续写改革华章,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关键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改革开放已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改革的实践续篇,开启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使命。
一、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从3679亿元增长到超过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这一伟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改革的持续推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纪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将改革推向了全面深化的新阶段。正是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在科技领域,我国虽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仍面临“卡脖子”难题。例如,在高端芯片制造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社会民生领域也存在诸多挑战,如教育公平、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破解这些难题,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
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在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措施,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截至2023年,日均诞生企业超过2.7万家,授权发明专利2500多件,充分展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持续提高,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让患者受益。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解决了新市民、年轻人的住房难题,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安心、舒心。
科技体制改革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家对科研的投入持续增加,2023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03%。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如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飞等,标志着我国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三、以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展望
在未来的改革进程中,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和创新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取得更多突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的创新动力。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等的支持力度,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转移。同时,要注重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参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伟大征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在过去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深知未来任重道远。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续写改革的壮丽篇章。通过持续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改革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