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形式与政策课有感
6020213153 廖屿
在这段时间,我上了吴昊老师关于“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政治学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性质、显著特征和发展目标,承载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民主的规律性认识。为了把握其本质特征,阐释其丰富内涵,理解其核心要义,认识其重大意义,我将从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两方面入手,来深刻理解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一下是我的一些见解: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质民主为程序民主提供制度韧性
实质民主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神价值内核,不仅要使人民主体无限趋近于国家权力,还要保障并落实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释放这一内核的物质力量,使其为制度体制赋能,才能形成实质民主辐射程序民主、程序民主保障实质民主的耦合嵌套,焕发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部的生机与活力。驱动实质民主的关键在于使国家的主人———人民主动行使政治权利。
(一)实质民主:将人民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逻辑起点与核心。实质民主将人民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起点与终点,有了人民的主动参与才能实现人民的统治、人民的权利、人民的利益。与西方标榜的实质民主相比,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民提供了完整的参与程序,但我国人民对政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还有待深入激活,这说明对全方位现代公民政治教育的重视亟待提升到相应高度。因为如果人民群众不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政治权利,不懂得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利,缺乏对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途径与渠道的了解,那么即使民主制度再完善、民主理念再丰富也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实质民主。
(二)实质民主:助力程序民主的产生、发展与完善。坚持追求民主既是由我国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人民的地位所决定的。实质民主作为人民的利益诉求,在民主法治建设的过程中逐渐获得了国家制度性的保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发扬实质民主精神,赢得社会民众的广泛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大胆尝试,如“三三制”等人民民主制度形式,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雏形,就是在对实质民主的追求过程中形成的。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民主建设的重要主题始终是如何更好实现人民民主,由此不仅建立了人民民主实现形式的基本框架,还建立了一系列与这一基本框架相适应的具体民主实现形式。没有实质民主或者说没有对人民主体地位这一核心价值的追求,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体系的建立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人民对自身权益的诉求逐渐具体化、多样化、强烈化,除了法律规定的基本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增添了对自由、平等、公正、民主的追求。与大众迅速增长的民主需求相比,当前我国民主制度化的速度不快、规则程序建立的效率不高。由于实质民主作为价值理念,与程序民主的发展不是同步同时的,为了维护并扩大自身的权益,人民将对实质民主精神的强烈追求转化为对实质民主实现的巨大需求,这就需要有实现人民权益的可操作的规则、步骤、方式,程序民主由此得以产生、发展、完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战略部署。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政治参与需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其不仅构建了完整的制度程序,还构建了完整的参与实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集中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智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期待,使程序民主的制度化机制不断深化发展与自我更新完备。
(三)实质民主:作为程序民主的目标与价值引领。实质民主是程序民主的目标导向。“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目标,要以目标为导向,不断完善人民意愿表达的法定程序和制度化流程”。实质民主将民主视为一种价值取向,关注民主结果的正义,并以此判断民主的实现程度。理想中的民主具有趋于完美的民主模式,而现实中的民主存在各式各样的缺陷。实质民主的价值取向就是不断趋向理想状态,不断矫正程序民主中不符合时代发展与人民利益要求的内容。加快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通过程序民主实现实质民主的基本要求。实质民主是程序民主的价值引领。
民主的实质是强调人民的统治、人民的权利、人民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除了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还要防止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侵蚀。长期以来,西方利用其民主先发优势垄断对民主的阐释权,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价值观产生了一定冲击,比如在程序民主运行时产生了选民和人民、人民主权和人民选举权的混淆。所以我们更应坚持阐明中国民主政治的精神实质,将实质民主作为制度建设和民主实践的价值导向。
作者:廖屿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丰富的大学生活
- 大学生活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时光,充满了探索与成长。在大学的校园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瞬间,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学到了许
-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