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勇担时代使命,铸牢民族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4-07-08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对各族人民共同利益的正确把握,才能深刻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各民族共同选择、才能深刻理解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就是认同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共同命运和共同文化。我们作为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目标,在日常学习工作中,通过课堂学习、主题活动等形式,积极参加民族团结教育,加强中华文化认同,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践行者和扞卫者。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不做民族歧视或歧视任何一个民族的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不断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时代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要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坚持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历史形成的,中华文化认同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一切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进步方向的错误思潮,抵制各种形式的“去中国化”言论和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始终保持宗教工作的良好态势。这既是对我国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要求,也是对全国各族人民的要求。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我国的宗教问题始终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绝不允许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活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因此我们大学生一定要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者:潘欣雨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师范生暑期成长纪实——深耕基本功,践行义教之旅
  • 让离别开出花2024届毕业典礼
  • 缅怀先烈寄深情清明节活动
  • 草坪读书会
  • 怦然新动迎新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