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中的爱情诗与政治的关系
摘要:《诗经》中的爱情诗在歌颂纯真爱情的同时,一部分爱情诗也承载着礼制教化意义和传达古代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作用,部分诗歌还含有政治寓意。这些诗有的隐喻对现实政治的诉求,有的揭露批判统治阶级的恶行,还从侧面反映了百姓的苦难生活如繁重的兵役和徭役等。《诗经》中爱情诗的弦外之音,需仔细研读以体会。本文就以此为研究题目,简单地从这几个方面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与政治的关系。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政治寓意、艺术价值
毋庸置疑,《诗经》自问世以来,其文学价值就势不可挡。《诗经》语辞华丽优美、结构整齐、韵律和谐,流传至今,成为中国的文学经典。孔子认为读《诗经》有“兴观群怨”四个作用,其中“观”指观察社会、了解天地万物和人间万象;“怨”是指对社会的不公、统治者的昏庸提出委婉的批评和谏言,这两个作用都与政治息息相关。在《诗经》三百零五首诗中,爱情诗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数量约占三分之一,自然会有一部分诗歌或多或少会涉及到政治问题。
但有学者在解读《诗经》的爱情诗时,认为《诗经》中的爱情诗描写的是先民们关于自身生产的情感历程,因此不应从政治的角度去解读《诗经》的爱情诗,他认为恋爱与结婚,是种的繁衍的基础和前提,爱情诗本身就是对一种纯粹而美好的情感的表达,它独立于政治之外,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如果进行了政治化、道德化的解读,有些反映纯真爱情的诗歌甚至被打上了“淫诗” “靡靡之音”等等之类的标签,导致先民们的爱情观长期被歪曲。然而,经济、政治、文化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诗经》作为一种文化的具体形式,必然是对一定的经济与政治的反映,换句话说,《诗经》的爱情诗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如果刻意回避政治,恰恰会局限自身的学术视野,对我们全面认识爱情诗造成阻碍。
古代文论中有“不落言筌”之说,即不拘泥于言辞表面之意,而另有弦外之音。仔细研读文本,《诗经》除了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学价值外,其内容中还蕴含着政治价值。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诗经》中的爱情诗并非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由于其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使得其难以完全脱离政治的影响。在这些爱情诗中,往往通过这些诗歌描绘的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来探知隐喻或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观念。某认为,《诗经》中的爱情诗与政治的关系,主要是从四个方面体现。
一、隐喻对现实政治的诉求
在《诗经》中,爱情诗在强烈抒发个人的情感的同时,也往往承载着深刻的隐喻,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政治状况。例如,在《卫风·氓》中,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此诗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在这首诗中,弃妇的遭遇实际上隐喻了当时社会中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弱势地位。她们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没有独立的地位和权利,因此诗中反复强调很多事情明明不是她的错,却要她承担后果。这首诗通过弃妇的诉求,间接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妇女权益的渴望。这种隐喻的方式不仅使诗歌更加含蓄和深刻,也增强了其政治批判的力量。
二、揭露批判统治阶级的恶行
《诗经》中的爱情诗有时也通过描绘恋人间的悲剧,揭露统治阶级的恶行。例如在《邶风·谷风》中,诗人通过讲述一位女子被丈夫抛弃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统治阶级的虚伪和残忍。诗中的妻子在描述自己与丈夫共患难的经历时,提到了他们曾一起采摘萝卜和蔓青,象征性地暗示了他们曾经共同经历的艰辛和困苦。然而,当丈夫飞黄腾达实现阶级跨越后,却忘记了过去的恩情,变得冷酷无情,甚至将她抛弃。这种悲剧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诗人通过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妇女的地位低下,更揭示了统治阶级的冷酷和无情,表达了对他们的强烈不满和批判。
三、反映百姓的苦难生活
《诗经》中很大一部分诗都来自民间,因而很多的诗歌都能反映百姓的生活,例如《君子于役》,这是一首“两地相思诗”。由于种种原因,夫妻不一定能够长久厮守,离别妻子或丈夫。在《君子于役》中,繁重的兵役、摇役,压在人民的头上,使人民痛苦呻吟。本篇写妇人怀念久役于外的丈夫,诗中通过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担忧,从唠唠叨叨的村妇絮语中,见出了思妇的哀伤。在一声声平常的言语中,蕴含着多少苦痛和辛酸。展现了当时社会中繁重的兵役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磨难。因此,在《诗经》中的爱情诗中常常通过描绘夫妻之间的相思之情,也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百姓所承受的苦难和不幸。这种情感的抒发不仅使诗歌更加感人肺腑,也增强了其反映社会现实的力量。
四、具有礼制教化作用
《诗经》中的爱情诗篇,在歌颂纯真爱情的同时,也承载着深刻的礼制教化意义,承担着传达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的作用。例如,《周南·关雎》一诗,描述了一位男子对窈窕淑女的倾慕与追求,展现了古人对理想婚姻的向往和崇尚。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佳句,不仅细腻地描绘了爱情的美好,更深刻地强调了婚姻中的忠诚、尊重与和谐,展现了古代社会朴素美好的爱情观、婚姻观及伦理道德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种教化作用对于维护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维护统治和政权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诗经》中一部分的爱情诗含有政治寓意,但并不意味着这些诗歌的主要目的是传达政治信息。相反,这些诗歌首先是以表达个人情感为主要目的,而政治寓意则是其深层内涵之一或客观反映。因此,在理解这些诗歌时,我们需要同时关注其情感表达和艺术价值。对于一些没有政治寓意的诗,也不能强行解读其政治寓意。
参考文献:
[1] 曹建国.海外《诗经》学研究概述[J],文学遗产,2015.3:158-169。
[2] 边思羽.《诗经》中所见观念的分类研究[D],硕士论文,2009 年。
[3] 董伟.浅析《诗经》的教化意义[J],中国科技信息,2008.08:201-203。
[4] 韩高年、边思羽.《诗经》中所见的政治观念——以《诗经》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为考察中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02:111-118。
作者:沈可成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爱国伴我行
- 在今年“先锋杯”团日活动比赛到来之际,该团支部进行“爱国伴我行”主题团日活动。
- 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