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晨昏里,藏着我的大学答案
清晨六点半,宿舍楼的声控灯还没熄灭,走廊里已经飘来图书馆方向的脚步声。我攥着半凉的豆浆拐过路口,总能看见篮球场上早训的体育生,他们球鞋摩擦地面的声响,和食堂飘来的包子香气缠绕在一起,成了校园里最鲜活的晨曲。
课堂从不是大学的全部注脚。周三下午的“非遗剪纸”选修课上,我和室友对着一张红纸剪坏了三个“福”字,指尖沾着金粉,却在互相调侃中摸清了镂空的技巧;周五傍晚的社团招新季,吉他社的歌声从林荫道这头传到那头,我抱着刚领的文学社杂志,在晚风里站了许久,直到最后一个音符落在飘落的银杏叶上。
图书馆三楼靠窗的位置,是我藏了两年的秘密基地。备考期末的深夜,暖黄色的台灯下,草稿纸上写满微积分公式,抬头能看见对面教学楼零星亮着的灯——原来有这么多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悄悄努力。偶尔学累了,就趴在桌上看窗外的月亮,月光洒在楼下的樱花树上,像给树枝裹了层薄纱,连带着疲惫都变得温柔。
最难忘的是某个雨夜,宿舍四人临时决定去吃校门口的麻辣烫。我们撑着一把不够大的伞,踩着积水跑过天桥,衣服湿了大半,却在热气腾腾的店里笑得前仰后合。那时才明白,大学的美好从不只在于拿到的成绩单、参加的比赛,更在于这些和朋友并肩的瞬间,在于那些不设目的的奔赴与陪伴。
如今站在毕业季的路口回望,才发现大学不是预设好答案的考卷,而是一片允许试错的旷野。我们在这里遇见不同的人,尝试新鲜的事,在迷茫与坚定中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那些清晨的脚步、课堂的笑声、深夜的灯光,早已揉进岁月里,成了往后想起,就会觉得温暖的回忆。
校园生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