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那些选修课教会我的“无用之美”

    发布时间:2025-08-20 阅读:
    来源:王哲 常州工学院
大学时选选修课,总带着点实用主义的小算盘。先是抢光了“Python基础”“职场沟通技巧”这类一看就“有用”的课,剩下的名额才肯分给那些名字拗口的——比如《昆曲声腔品鉴》,比如《古典园林造景艺术》。那时总觉得,这些课不过是用来凑学分的“闲书”,直到过去多年,在某个学习到深夜的冬天,突然哼起《牡丹亭》里“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调子,才惊觉那些被视作“无用”的时光,早已在心里种了花。
第一次撞见“无用之美”,是在昆曲课的琴房。教我们的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第一节课没讲唱腔,倒搬来个旧茶桌,泡了壶碧螺春。“先别急着唱,”他捻着茶盖刮浮沫,“得先懂‘等’。”我们一群年轻人坐不住,他却慢悠悠地说,昆曲里的“拖腔”就是等——杜丽娘唱“梦回莺啭”,“啭”字要拖足八拍,不是故意磨蹭,是要等那春心一点一点醒过来;小生执折扇半遮面,步子要一步三顿,是等观众的目光跟着转到扇沿上。
后来真学唱《游园惊梦》,才懂这“等”有多妙。“雨丝风片”四个字,老师让我们练了三周。一开始总唱得急,像赶火车,他就拿支毛笔往我们手里塞:“唱到‘片’字时,想象笔尖在宣纸上拖出淡墨,得有晕开的余地。”有次课后留到琴房练腔,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卷着落,突然就把“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唱得有了些味道——不是技巧到位了,是突然懂了那种“好时光留不住”的怅然,不必急着说透,拖腔里的留白,早把意思递到了。
古典园林课的“无用”,藏在一堆碎石头里。老师带我们去学校的小花园,指着一丛假山问:“知道为啥这石头要歪着放?”我们猜是好看,他摇头:“是要让雨落下来时,能顺着石缝淌成小瀑布,你站在亭子里听,像山涧水。”又蹲下来指地面的青石板:“这缝留得宽,不是工匠马虎,是要让春天下雨时,能从缝里钻出草芽——你看,园子里的‘活气’,都在这些没用的细节里。”
如今再看那些选修课,哪是什么“无用”?昆曲教我的不是唱腔,是“留白”的智慧;园林课教我的不是叠石,是“给日子留缝”的通透。这些东西没法算进绩点,换不来课堂考勤的加分,却在图书馆的台灯下、宿舍的夜聊里,悄悄把忙乱又慌张的日子调得软和了些。
就像当年琴房窗外落的梧桐叶,当时只当是寻常景致,后来才知,那些“无用”的时光里,早有风吹过,把美的种子落进了心里。等日子过到某一刻,它就悄悄发了芽——或许是急的时候想起“拖腔”的慢,或许是挤的时候念起“园子里的缝”,这便是“无用之美”的妙处:它不催你赶路,只陪你慢慢走,等你回头时,才发现那些看似没用来路的温柔,早成了托着你的底气。
校园生活推荐
  • 心态免疫力:接住落差也接住惊喜
  • 大学初时我们都有理想图景,可现实常遇落差——社团面试失利、成绩难追上同学、日常也难免潦草。有人困于自我怀疑,有人硬挤“
  • 2025-08-20
  • 青春当燃,以梦为帆
  • 文章以大学生活为底色,书写青春与梦想的滚烫模样。
    从九月课表、图书馆台灯等校园场景切入,将青春比作待航的海,梦想喻为
  • 2025-08-20
  • 你的新学期flag,该“轻装”出发了
  • 文章聚焦大学生新学期立flag的日常,以校园里的热闹场景切入,主张换种“松快”的方式立flag——不必列满宏大目标,可从“踮踮
  • 2025-08-20
  • 药香里的细语
  • 《药香里的细语》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背景,借校园里的药圃、图书馆、见习走廊等场景,串联起青涩温柔的校园情感。从递还笔记时的
  • 2025-08-2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