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且以青春赴韶华,奋斗凝聚岁月红

    发布时间:2025-08-11 阅读:
    来源:江雨婷 安徽中医药大学
且以青春赴韶华,奋斗凝聚岁月红
--------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有感
“古人‘十年寒窗’,是为了金榜题名,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这一套陈腐的观念,当然为我们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所不齿。相信同学们都有着明确的学习目的,都有着奋发图强、献身四化的远大志向,一定是不会辜负着‘黄金时代’的宝贵时光的。”习主席在信中如是写道。每每读至此,不禁深思,作为当代新青年,一名中医学子,该如何奋斗一生呢?
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作为一名中医学子,我想应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大医精诚,磨练医技,成为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贡献,服务人民群众的医生,为万世开太平。但是怎样磨练医技是一个“难缠”的话题。《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给予了我一些深刻的启示。
“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在中医学习生涯中,首先要肯吃苦。面对繁重的学业,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决心,扎根书海,刻苦求索。肯吃苦又是什么样的精神呢?是伴着星辰月光的夜以继日,还是汗流浃背的痛苦?读了此书,我认识到,吃苦的精神并非是身体上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是一种自控力,自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个人能为了自己的理想信仰,把时间精力都聚集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敢于丢弃所有让自己舒服和快乐的东西,然后坚持到底。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某个目标而聚集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放弃娱乐生活,放弃无效社交,放弃无意义的消费,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不被理解的孤独。它本质上是一种自控力,自制力,坚持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孙思邈先生有言:“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成为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贡献,服务人民群众的医生,需要拥有孙思邈先生“大医精诚”的品德。生命相托,何以为医?“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在漫漫求索路中,我应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始终叩问自己的为医初心,勇担重任,为人民服务,以青春赴韶华,奋斗凝聚岁月红!
多经事方能成大事,犯其难方能图其远。壮志凌云离不开社会的熔炉淬炼,脚踏实地离不开现实的磨砺。知行合一,想为医者,离不开实践的土壤。习主席说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慢慢求索路中,为医者,要扎根人民群众,多练、多看、多思,不断总结经验知识,才能更好的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事业当中!
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让我们以青春赴韶华,用奋斗凝聚岁月红,书写我们关于时代的答卷!
 
校园生活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