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也会反刍
在最近的社交搞笑视频中,我们能看到有搞笑博主拍摄学生时代的尴尬社死行为来引起大众共鸣。老师在你哈哈大笑时悄无声息的出现、和同学一起戴花草形状的发夹、剪贴各种款式的贴纸纹身……这些事件无一不使我们在回忆的时候懊恼后悔,恨不得一键删除。这种行为一直困扰着许多人也包括我,直到有一天浏览评论区时了解了“反刍思维”,才明白原来这也是一种心理现象。
一谈到反刍,我们最有可能想到的其实是牛将胃里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到嘴里进行再咀嚼的行为。但是将反刍放到人的心理现象的相关概念时,它是指对负性情绪本身及其可能原因和后果的反复思考。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在脑海里反复播放负面事件的视频。这无疑是折磨自己的行为,消极记忆的遗忘是对自身情绪的一种保护,人的承受能力有限,一次次消极事件的发生就如同将一块块石子放进背包中,背着越来越重的背包只会让人止步不前。
而采取积极的行动来面对反刍思维是最优解。反刍反的是消极负面情绪,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个方案来处理。一是直接着手消极事件本身,变消极为积极。举例来说,高中的一个中午时,我拿着待批改的作业,大声在教室里喊老师的原名,想要向同学询问她在办公室还是在哪里?不曾想:她就在门口批改作业。现在想想其实老师也没有生气我喊她的大名,更多的是无奈好笑,所以不如把脑海里我的手足无措换成老师的笑脸,等到再次回想这件事时便不再有负面情绪了。二是中断反刍思维。当消极事件不能找到合适的积极事件来改善时,不如不反刍。还是举个例来分析,初中在校门口买炸串被家长逮到的时候我还在刷调料,我还在狡辩只买了一次,但家长却也是难得来接我一次,揶揄的笑容至今都让我觉得我的谎言十分拙劣。回忆到炸串时其实就可以摁下暂停键,想象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外卖点什么,不需要再继续“播放视频”。参考以上例子,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处理反刍思维,适合自己的方案才是最合理的。
反刍思维在有些时刻是白纸上的一个小黑豆,仅仅让我们感到脸面无光,但更有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个稻草。忽视不如重视,关爱好自己的每一次心理波动。
作者:陈静静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岁月凝香·忆韶华
- 都说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时隔一年半,再度回望那段时光,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 01-15
- 落子无悔
- 关于友情的消失 该如何去看待 重视的东西失去了 如何拜托自己的内耗
- 01-10
- 《关注大学生心理,助力健康成长》
- 《关注大学生心理,助力健康成长》一文聚焦大学生心理状况,阐述了学习、社交、未来规划等方面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影响,如学习上的迷茫
- 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