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真“绿”了吗?
导语:“现在这空气可好多了,以前一到夏天,村东头的臭水沟臭着呢,现在都给填平了!”刘奶奶笑道。8月5日,为了探究乡村绿色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扬州大学商学院“绿色薪传”团队队员在河北廊坊小马坊村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村最为突出。就当下而言,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表现在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需要和生态环境污染的矛盾、优质绿色产品的需要和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完善基础设施服务需要和城乡基础设施服务不均等等。
通过实地的走访与调查,在这个河北的小村庄,比较突出的矛盾体现在人民对生活品质提高的需要与基础设施不完善之间的矛盾。比如道路不平整、娱乐设施被损坏等问题仍存在。但是可以看到的是,村集体为了环境的改善,填沟设场、增设村民活动中心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丰富了基础设施。
乡村振兴在探索绿色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生态优先,把生态建设放在生态生产生活建设的首位。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乡村发展中,领导班子应当根植人民,回应人民关切,解决人民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扬州大学商学院“绿色薪传”团队会持续跟进调研。
供稿:孟祎然 通讯员:蔡舒彤
联系电话:1885141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