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山水色,教育心光 —— 启愿支教队的夏日旅程
“教育是播种希望的过程。”为了改善偏远地区的教育环境,带给山区孩子更多知识的乐趣,7月25日至8月8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部梦想协会启愿支教队的12名队员在贵州省安顺市坝草小学展开了一场为期15天的支教之旅。在这段充满意义的旅程中,队员们满怀热情与爱心,用心播撒知识的种子,为孩子们带去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和难忘的记忆。
初遇·纯真的笑脸
7月27日,启愿支教队在坝草小学举行了一场温馨而盛大的见面会。72名学生怀着好奇与期待的眼神,与支教队员们初次相遇。签署安全责任书后,孩子们与支教队员们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通过小游戏和大扫除等活动,师生之间迅速建立起默契,每一次互动、每一声欢笑都让这段时光变得格外难忘。
成长·知识与趣味并重
在支教过程中,启愿支教队不仅致力于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他们开设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在内的文化课程,以及音乐、手工、舞蹈、生物、体育等兴趣课程。小红花奖励制度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让课堂充满了活力与乐趣。在闲暇之余,支教队员们还深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家庭中,完成了对全体学生的家访工作,进一步了解了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背景信息。
欢乐·运动会的欢声笑语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启愿支教队特别组织了一场内容丰富的运动会,涵盖了拔河、短跑、跳绳、跳远等13个项目。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在比赛中,孩子们不仅展现出色的运动才能,更学会了团队合作与相互支持。尽管阳光炽烈,孩子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比赛的精彩场面与他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为这个夏天增添了许多色彩。
探索·文化的深度体验
在支教期间,队员们还深入当地社区,参观了坝草村的火龙果基地,亲身体验了现代农业的魅力。站在火龙果基地之中,队员们目睹了火红的果实挂满枝头的壮观景象,深切感受到了农民辛勤耕耘背后的汗水与喜悦。此外,队员们还参与了布依族传统纺织技艺的展示活动,亲身感受了布依族人民独特的工艺智慧和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体验不仅让队员们对贵州的风土人情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增强了他们对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
分享·云端的梦想传递
8月6日下午,启愿支教队参与了一场主题为“小种子,大梦想”的云课堂。通过网络平台,队员们与曾参与西梦支教活动的优秀队员进行了视频交流,分享了宝贵的支教心得。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教育形式的创新,也是对支教精神的一次传递与延续,让坝草小学的学生们感受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和无限的可能性,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
告别·心中的不舍与祝福
在支教活动即将结束之际,启愿支教队与坝草小学的师生共同举办了一场温馨的告别仪式。学生们用精心准备的节目表达了对支教老师的感激之情。当师生合唱的旋律响起,大家不禁泪眼朦胧,这些日子里结下的深厚情感,让离别显得格外难舍。告别仪式结束后,队员们与学生们互赠纪念品并合影留念,彼此间的拥抱与祝福温暖了整个校园。这段短暂的支教经历,不仅是一次教育的传播,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升华。
关爱·行动中的温暖
在支教过程中,启愿支教队还通过日常教学以及两次大型活动,共发放书包72个(剩余473个)、大小玩偶100个、铅笔250支、橡皮250个、套尺25套、少儿图书25本(文具折合成现金875元),以及其他学习用品和小零食若干。此外,支教队为11名贫困学生购置衣物,共花费1156元,并新增资助学生2人。通过这些实际行动,支教队员们切实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条件,传递了来自外界的关爱。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希望的火种。”启愿支教队的每一位队员都在这段旅程中经历了成长与蜕变。他们用真心陪伴孩子们成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力量。正如队员们所说,这次支教不仅是他们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与肩上的责任。展望未来,启愿支教队将继续携手更多志愿者,把爱心与知识带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地方,为乡村教育贡献一份力量,播撒希望的种子,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之路。
(学生记者:李思清、赵艺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