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年7月22-31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组织的“‘新’农聚幸福,边‘疆’筑团结”实践调研队踏上了新疆这片美丽的土地,深入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及喀什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地调研与交流活动。此次行程不仅是对新疆历史文化、农业经济发展的深刻探索,更是一次深刻体会与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之旅。
一、教育为基,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绽放 调研队首站抵达乌鲁木齐的新疆大学。这所高等学府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教育交流,促进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队员们在校史馆和座谈会上,深刻认识到教育在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调研队后续前往喀什大学,感受了“文化润疆”的成果,国学馆、标本馆和黄胄先生的画作展,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民族团结之花绚烂绽放在新疆的土地上。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喀什大学国学馆
二、科技助力,共筑经济繁荣的团结之路
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调研队成员们感受到了“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经济活力。作为中国与亚欧市场的桥梁,这里见证了各民族携手共进的繁荣景象。而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科技创新的力量让人印象深刻。该企业以科技创新为犁,打破国际垄断,精心研发出棉花采摘机、番茄收割机等现代农业装备,大幅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乡村振兴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座谈会上,实践队成员和企业研究人员围绕技术研发、农机实际应用等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彰显了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

图为俯瞰国际陆港区
三、军垦精神,照亮农业现代化之路
石河子市,这座被誉为“大西北戈壁明珠”的城市,承载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的光辉历史。调研队在此参观了军垦博物馆,感受了兵团战士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八师一四三团的棉花种植基地,是科技创新引领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新疆棉花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蓬勃发展,棉田高度机械化、数字化精准控制,展现出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动。新疆各项产业的繁荣发展,生动诠释了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的相互促进关系,展现出中华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创辉煌的壮丽图景。

图为棉花种植全自动机械装置
四、对口支援,民族团结之花在高原绽放 队员们来到了塔什库尔干县,这座由深圳对口援建的高原县城,是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深塔友谊大桥、深能福塔发电站等援建项目,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班迪尔乡巴札达什特村,援疆计划让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高原雪菊等特色作物畅销国内外,旅游业也蓬勃发展。这一切变化,都是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的生动写照。
图为塔吉克族特色民居
此次新疆之行,调研队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更在民族团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大家深知,只有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