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行有爱 护老情深”——农村家庭照护调研纪实
当前,我国老龄化趋势加速,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上升。因此,西安交通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农村家庭照护11组团队成员于7月20日至8月20日返回家乡开展调研,以农村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对一走访、线上问卷等调查把握农村老人家庭照护的真实情景,以期分析家庭照护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探索思考家庭支持政策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路径。
- 实践开展
图1-团队成员进村访谈
团队共8位成员,分别前往陕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北、山西等6省份的农村地区开展调研。以实践开展为契机,团队成员深入家乡的每家每户,与老人从基本情况、家庭收支、健康状况、社会参与等方面交流询问,并调查了解了主要照护者的身体、经济、心理负担。受访者对家乡的青年人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坦诚,并对问题的妥善解决充满期待。

图2-团队成员入户访谈
2.结果分析
图3-受访者地区分布
图4-受访老人退休前工作类型占比
本次调研共收集有效问卷80份,典型案例访谈8份。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老人享受教育机会少,60%以上的老人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退休(60岁)前所从事工作也多为农民(占比74%),工作收入有限。退休后养老金成为主要收入来源,而支付医疗、照护费用成为除饮食之外的主要支出,且有近20%的老人受长期慢性病、大病困扰,年照护费用支出在万元以上,给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
图5-受访老人各类收入、支出占比
图6-受访老人社会参与情况统计
通过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情况的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老年人除串门或与朋友交往外,没有其他社交活动,社会参与程度较低。一方面不能通过打牌、健身等愉悦身心;另一方面受文化程度限制,智能手机使用不畅,既缺失了与瞬息万变的社会沟通的窗口,也难以得到精神世界的丰盈。单一的生活方式也导致了老人对照护者的情感依赖,经调查,超过半数的照护者常常感觉老人很依赖自己,形成无形的情感牵绊。
3.体系完善
经过实地探访和思考交流,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解决措施:
图7-受访老人参保情况统计
一方面,老人的微薄收入无力承担长时间的大病医疗费用;另一方面,众多的养老保险中老人只能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中只能参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类型单一且金额有限,所给予的补偿只是杯水车薪。下一步需要以提高养老金、报销额度等方式加大救助力度、完善保障体系,以减轻农村家庭养老负担。
图8-受访老人期望养老方式统计
从受访老人期望养老方式统计可见,超过八成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家庭服务。然而,农村家庭老人的照护者往往并不是专业的护理人员,且时间、精力都有限;但走访了解到农村地区上门做家务、护理等生活照料类服务和康复护理等医疗护理类服务覆盖率不足10%。因此,乡政府、村委会等应提供更多、更高频次的“送医下乡”活动,为老人提供疾病救治、健康查体等形式的上门服务,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此外,需要组织更多的老年人文娱活动、志愿者爱心陪伴等,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社会各界要在尊老敬老的基础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通过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活动,不仅能有效改善农村家庭老人生存状况,更能弥补老人因文化程度不高、不善使用智能手机等造成的与社会脱节问题,提高老人对新时代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完善农村家庭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构建“老有所养”的理想体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后续,农村家庭老人照护问题仍需得到持续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