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8日-2024年7月13日,我跟随广东医科大学青壤志愿服务队来到广东湛江遂溪县马安村为当地孩子们举办为期6天的义教活动,包括中医药文化宣传、急救知识、身心健康知识和课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课程,致力将健康中国行动扩散到基层,传递到祖国未来的花朵上。
7月7日,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行人踏上了前往马安村的路途。阳光透过车窗洒在身上,带着些许燥热,却也充满了期待。我们即将开始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之旅,为那里的孩子们和老人们带去知识和关爱。路途中我们因为颠簸而有点不适,但我们的内心却充满了期待。在车上睡了一觉后我们终于抵达了这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和孩子们纯真的笑容。
7月9日上午,我站上了讲台,面对着一群充满好奇和渴望的小脸庞要为他们上一节普通话推广课堂。这是我第一次作为老师,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上课前我心里忍不住想:孩子们会不会不配合我呢?会不会不听话在课堂上吵闹呢?上课时孩子们的表现彻底打消了这些顾虑。当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词语的注音时,我看到了他们眼中的光芒;当他们在绕口令比赛中努力发音,尽管有些吃力,但仍然坚持不懈时,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决心;当他们在朗诵比赛中深情并茂地表达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时,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那一刻,我明白了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激发孩子们内心的潜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图为义教开学前志愿者与其中一位孩子到其他孩子家里走访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瑜卿 摄
7月12日,我们在马安村卫生站门口开展了义诊活动。我负责的是为老人们量血压。每当我拿起血压计,我都会感到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我知道,我手中握着的不仅仅是加压泵,更是老人们的健康监测仪。我认真地为每一位老人测量血压,仔细听肱动脉收缩压与加压泵施加的压力相等时血流流动的湍流音以及肱动脉因舒张压与加压泵施加的压力相等时恰好消失的湍流音,“咚咚,咚咚,咚咚……”直到听诊器里没有了声音,我记录下他们的血压值,希望能够为他们的健康提供一份保障。面对源源不断地热情满满的老人们,一开始我感觉有些疲惫,但我的左右两边都有队友同我并肩作战,一些忙里偷闲的队友也为我们打水,我的心中也是暖暖的,涌出无限的力量再次以饱满的热情为老人们服务。左边是陈珂冉和钟滕康同学在忙碌着为老人们测血糖。每一滴血液都蕴含着老人们的健康信息,他们小心翼翼地抽取,细心地检测,希望能够及时发现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在我右边的是心内科的医生,他们正在为老人们做心电图检查诊断。为了保护隐私,医生在房间内为老人们做完心电图检查后再报告拿出来让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建议。医生专业和熟练的操作让我深感敬佩,他们不仅为老人们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更为他们带来了安慰和支持。而在卫生站内,南楠和邱颖瑶同学正在为老人们提供艾灸服务。他们用温暖的手指轻轻按在老人们的穴位上,让艾的热力渗透进老人们的身体,带来舒适和安宁。他们的服务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爱心和关怀。在整个义诊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老人们的感激和幸福。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和温暖。他们的每一声感谢,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感动。那一刻,我明白了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提升个人的素质,更是传递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图为志愿者吴伟杰在为村民测量血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瑜卿 摄
在这几天的义教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负责教学,还要自己做饭和打地铺。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却乐在其中。我们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拥有,也让我们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图为义诊结束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瑜卿 摄
时光匆匆,转眼间义教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段日子,我收获了太多太多。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学会了耐心、责任和关爱。这次义教之旅,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教学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成长。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我相信,这段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继续前行,为更多的人带去温暖和希望。
(通讯员 吴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