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土地与课堂的连接调研心得

发布时间:2024-08-21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在我初次接触这个研究课题时,我对其中一些词汇和概念仅是听说,并不熟悉,而对其内容和细节更是知之甚少。然而,在本次开展实地调研之前,为了实践的顺利进行,以及后续在撰写实践报告的过程中,我通过大量的资料查阅,才算是对它的认识从初步了解到逐步加深。

首先我们需要构建理论基础。乡土地理课程是指以学生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为主要内容的地理教学活动。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爱国情感。乡土地理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在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中,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思政教育强调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课程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乡土地理课程中,大思政教育理念的融入,旨在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例如,通过对家乡历史的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从而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在当前大思政的教育背景下,将乡土地理课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增进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以及培养实地调查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乡土地理课程设计的调查与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该课程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同时反思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乡土地理课程是落实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和思政素养。课程不仅让学生了解家乡,更在实践中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我们此次调研的对象主要是宣恩县第一中学师生,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调研、听课和现场访谈等,实地感受当地的人文特色与自然魅力,了解教师在乡土地理课程设计中遇到的挑战,了解乡土地理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情况,评估课程设计的有效性,为课程的优化提供依据,收集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群体对乡土地理课程的看法和建议,以期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对宣恩县第一中学的一名地理老师进行访谈时,我才深刻认识到,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学教师在设计乡土地理课程的过程中是充满困难与挑战的。教师可能难以获取到关于本地区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最新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更无法保证其资料和数据的专业和权威性。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平衡地理知识的传授与思政教育的融入,同时确保课程内容既全面又深入,也是一个挑战。教师可能需要额外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来提升自己在地理教学和思政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一个课题的提出以及后续的发展成熟是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时间和经费的,而当前中学老师大多都被繁重教学任务所束缚,这是十分两难的境地。由此可见,乡土地理课程教学的探索道路是道长且阻的。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认识到乡土地理课程设计在大思政背景下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于通过生动实际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乡土地理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明白,作为当代学生,我们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还要学会关注社会、关心家乡的发展,成为有担当的现代公民。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乡土地理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情感体验,使之成为连接个人与家乡、社会的重要桥梁。通过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乡土地理课程有望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许当前社会背景下,乡土地理教学探索之路“曼曼其修远兮”,但吾辈必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邓慧玲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社会实践个人总结:青春三下乡,筑梦正当时
  • “碳”索七分钟——双碳科普进社区社会实践队暑期实践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