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大思政背景下乡土地理课程设计的调查心得

发布时间:2024-08-21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在这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季节,我有幸踏上了一段心灵与知识的双重旅程,前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进行了一次深入骨髓的大思政背景下乡土地理课程设计调研。这次调研,不仅是一次对地理知识的深入探索,更是一场关于文化、历史、生态与思政教育的深度对话。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乡土的温度,体会到了大思政的力量,也对乡土地理课程的设计有了更加深刻而真挚的理解。
一、初识宣恩:自然与人文的交响乐章
宣恩,一个隐匿于武陵山脉之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向每一位到访者展示着它独有的魅力。初入宣恩,我便被那连绵不绝的山峦、清澈见底的河流以及错落有致的土家吊脚楼所吸引。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生命的活力,每一片风景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乡土地理课程设计调研,我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画卷之中,感受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二、大思政视野下的乡土地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使命
在大思政理念的引领下,我意识到乡土地理课程不仅仅是地理知识的简单传授,更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以及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途径。宣恩的乡土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使得我们可以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更多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在了解家乡地理特征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自己作为家乡一份子的责任和使命。
1. 自然地理的启示:生态文明的守护者
在宣恩的调研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自然地理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性。我们走访了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亲眼见证了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讲解,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关于山地生态、水文循环等自然地理知识,更能深刻理解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让他们成为了生态文明的积极传播者和实践者。
2. 人文地理的感悟: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宣恩的民族文化资源同样丰富多彩,土家族的摆手舞、苗族的歌舞、以及独特的民族建筑等,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感受到了它们对于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在乡土地理课程设计中,我们特别注重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通过故事讲述、现场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们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成为文化传承的践行者。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也让他们更加珍视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三、调研心得:情感共鸣与思想碰撞
在宣恩的调研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时刻,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感悟。
1. 情感共鸣:乡土情怀的深切体验
走在宣恩的乡间小道上,我仿佛能感受到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那些古老的村落、那些勤劳的村民、那些充满生命力的自然景观……都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亲切感和归属感。这种情感共鸣让我更加坚定了将乡土情怀融入乡土地理课程设计的决心。我相信,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家乡的魅力和价值,他们才会更加珍惜和爱护这片土地。
 2. 思想碰撞:大思政理念下的教育创新
在大思政背景下进行乡土地理课程设计调研,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然而,在大思政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更加注重课程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通过整合乡土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措施,我们努力构建一门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思想性、既注重技能训练又注重情感培育的乡土地理课程。这样的课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展望未来:乡土地理课程设计的无限可能
展望未来,我对乡土地理课程的设计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憧憬。我相信,在大思政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可以不断探索和创新乡土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我们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开发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我们还可以邀请当地的专家学者、文化名人等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互动……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和整合乡土资源、用心去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用心去关爱和培养学生的成长成才,那么乡土地理课程就一定能够成为一门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优质课程。
总之,这次前往湖北恩施宣恩县的乡土地理课程设计调研之旅让我收获颇丰、感悟良多。它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乡的地理特征和文化内涵,更让我对乡土地理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未来乡土地理课程设计的一些具体构想和展望:
 五、具体构想与展望:让乡土地理课程“活”起来
1. 融入地方故事,增强课程的情感共鸣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深入挖掘并融入宣恩乃至整个恩施地区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名人轶事。这些故事不仅能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可以讲述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迁徙历程、文化传统和节日庆典,让学生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作为多民族国家一员的骄傲。
 2. 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乡土地理课程不应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上,而应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参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野外考察、地质勘探、生态调查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走进自然、感受地理。同时,也可以邀请当地的农民、手工艺人、文化传承人等作为客座讲师,为学生讲解农业生产、手工艺品制作、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与他们的互动中学习到更多实用的技能和知识。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将其巧妙地融入乡土地理课程的教学中。例如,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恩施大峡谷的壮观、七姊妹山的神秘;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让学生在手机上就能看到关于某个地理景观或文化遗产的详细介绍和互动展示;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建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让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 强调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乡土地理课程的设计应注重跨学科的整合与融合。我们可以将地理学科与历史、文化、生态、经济等多个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广度,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述宣恩的自然风光时,可以引入生态学的知识来探讨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讲述民族文化时,可以融入历史学的知识来追溯其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
5. 强调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大思政背景下进行乡土地理课程设计,我们更应注重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我们可以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价值观念融入课程内容中,通过讲述家乡的发展成就、英雄人物、爱国事迹等案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社会问题、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现状和挑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结语
通过这次在湖北恩施宣恩县的调研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乡土地理课程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它不仅是连接学生与家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乡土地理课程设计中,我们将继续秉承大思政的理念和精神,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让乡土地理课程成为一门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优质课程。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能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共同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扎实知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而努力奋斗!
作者:钱心原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社会实践个人总结:青春三下乡,筑梦正当时
  • “碳”索七分钟——双碳科普进社区社会实践队暑期实践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