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学院"乡韵寻迹先锋,奏响振兴之音”实践团赴三阳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15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通讯员:杨秦宇,钱泽昌]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夏日,我们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踏上了“三下乡”的征途,目的地是风景秀美而又充满故事的冢头村。此行旨在深入了解农村现状,促进城乡文化交流,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念念不忘,必有回响。7月15日,是我们团队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第一天,本团队早上8:30在河南理工大学西门集合完毕,在队长杨秦宇的带领下,我们团队共租了三辆出租车,直达冢头村民委员会。
       早上9点钟全员到达村委会,杨秦宇队长带领同学们在办公室与相关的委员会负责人进行了亲切而深入的对接,在负责人的指引下,我们全员跟随他一路对各地进行考察,咨询相关问题,通过村委会负责人的讲述,一幅幅生动的乡村发展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据了解,红薯育苗、种植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并且广大村民纷纷淘汰传统火炕育苗,改为温棚冷炕现代科学技术育苗,种植方法由过去的竖栽变为横栽,苗种质量大幅提高,成活率高、产量高、杂病少,成为市场“抢手货”,通过直播带货等销售途径,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我们对于红薯的生长周期,也展开了调查统计,了解红薯各个时期的发育状况等,并且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前往了规模巨大的红薯育苗大棚,并明白如何科学合理的使其健康结薯,提高产量产出,提升土地利用率,节省土地资源。今日之行,让我们团队对于冢头村的境况大致有一个了解,明日之行,我们将会在委员书记的引领下,亲自和农民一起下地实践。



       早上9点钟,天气晴朗,是勘察的好日子,行人以及摆摊的小商贩逐渐多了起来,为我们带来了很大的调查优势。我们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向负责人提出我们的疑惑和不解,并由负责人对我们的问题进行解疑和指导,了解了近些年来冢头村的发展趋势,主要的收入来源,食品的年均产量,对国家政策的响应程度以及居民的生活状况,并提出了我们建议和见解,通过几十年前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冢头村正在愈来愈好,居民也越来越富足,也深刻感受到了冢头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我们还关注了冢头村的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情况。通过与村民和村干部的交流,了解到该村注重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加强乡村治理,推动形成文明、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与麻烦,如当地的居民大多都用焦作口音,特别是老人,因此在交流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障碍,但在我们的坚持与耐心下都一一解决了;再加上焦作当地天气的炎热,实践活动确实不是很容易,但是所有队员都没有抱怨,都坚持到了最后。
活动第一天仅仅是个开始,咱们团队成员各个细致认真,双耳倾听负责人的教诲,没有诈言碎语,充分尊重他人,与村民们友好相处,我相信,明日之行,势必会更加突出与精彩。通过今日的调研,我们对冢头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发展现状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将以此次“三下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了解农村、热爱农村、服务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作者:杨秦宇 来源: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学院乡韵寻迹先锋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上海海洋大学学子崇明行:助力老年人接轨数字时代,筑牢空巢老人防骗防线
  •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续美好人生
  • 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暑期安全事故的发生,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苏州理工学院星火电信团队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与到暑
  • 08-16
  • 安徽学子三下乡:传承,发扬马鞍山文化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