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正大力提倡智能化机器人全面融入日常生活,在备战以家用机器人为主题的“第三届江苏省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的数月里,常州工学院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机械创新·慧鱼机器人社的三支精英团队分别围绕玻璃清洁机器人、管道清淤爬行机器人及上下肢联动主被动康复训练器三大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技术探索与创新实践。每一个项目都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对社会实际需求的深刻洞察与积极回应。
随着第三届江苏省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的临近,常州工学院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航飞学院)的机械创新·慧鱼机器人社内,三支精英团队正紧锣密鼓地备战,他们各自在玻璃清洁、管道清淤及康复训练三大创新领域深耕细作,共同编织着科技创新的梦想。
玻璃清洁机器人团队,致力于将智能科技融入日常家用清洁工作,理想化的情况下,他们设计的机器人不仅拥有高效的清洁能力,还具备智能导航与避障功能,力求在复杂环境中也能游刃有余地完成清洁任务。管道清淤爬行机器人团队,则针对城市抑或家庭管道维护的难题,开发出能够灵活穿梭于狭窄管道的机器人,以科技力量守护城市的“血管”。而上下肢联动主被动康复训练器团队,更是将人文关怀融入技术创新,他们研发的康复训练器,旨在帮助康复患者恢复肢体功能,重拾生活的希望。
备赛期间,三支团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他们力求创新设计,优化模型方案,反复测试验证,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达到最佳状态。团队成员们孜孜不倦地投入到项目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匠心独运,精益求精”的精神。随着大赛的日益临近,常州工学院航飞学院的三支精英团队已蓄势待发,他们将以卓越的创新成果,展现航飞学子的风采与实力,为大赛增添一抹亮丽的科技色彩。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赛前讨论。周润 供图
7月12日,大赛正式拉开帷幕。常州工学院航飞学院代表队抵达江苏海洋大学体育馆比赛现场,即刻投入到紧张的赛前准备工作中。他们精心布置展位,反复检查,确保能够以最佳状态展现在众人面前。同时,团队成员之间也进行了多次模拟演练,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与现场应变能力。尹飞鸿教授亲临现场指导,不仅为队员们提供了宝贵的专业建议,更以其丰富的经验和坚定的信心,为整个团队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图为比赛现场情况。陈舜 供图
7月13日,大赛开幕式在庄严而热烈的氛围中举行。开幕式后,常州工学院航飞学院代表队迎来了激动人心的答辩环节。学生代表以专业的PPT展示,生动呈现了各自队伍所研究项目的3D模型与运动仿真视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项目的创新理念、技术亮点及实际应用价值。面对评委们的专业提问,团队成员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敏捷的思维和流畅的表达能力,一一给出了专业到位的回答。他们的表现同样赢得了现场嘉宾、评委的高度评价与热烈掌声。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初赛答辩现场。施书杰 供图
随着闭幕式的圆满落幕,常州工学院航飞学院机械创新·慧鱼机器人社的三支代表队凭借卓越的表现,在创意组中脱颖而出,全部获得晋级国赛的殊荣。这不仅是对团队成员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更是对常州工学院科研创新能力与教育教学水平的充分肯定。赛后,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继续深化技术研究,拓宽应用领域,为推动家用机器人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 周润 徐亚洁 施书杰)
图为实践团队合影。施书杰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