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别大羽村,回顾一路调研
社会实践|道别大羽村,回顾一路调研
从6月29日到7月2日,由郑琼娥老师带队的福建农林大学数字经济学院赴泉州市永春县五里街镇大羽村实践团圆满完成了四天三夜的实践之旅,并通过实地调查、村委访谈、村民走访以及当地企业访谈等方式对大羽村进行了深度挖掘。
团队介绍: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赴永春县大羽村农文旅结合角度下多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路径调研实践队是由讲师郑琼娥、助导林顺吉带领的八位成员组成的一支“三下乡”调研团队,主要目的是通过走访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并收集有关资料,探寻农文旅结合角度下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推动农村农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实践团于6月29日下午到达大羽村,为了了解大羽村情况,实践团优先找到大羽村的郑书记,经过初步访谈,实践团从郑书记口中得知了大羽村的基本情况,包括当地村民人口总数、当地主要农场品生产情况,以及“白鹤拳”文化的传承问题。除此之外,实践团也发现了大羽村的一些问题,如村民人数太少(全村只有400多人)、农作物产量不高且无法提供稳定收入等问题。通过商量,实践团打算从白鹤拳文化入手,并决定通过深入了解白鹤拳为大羽村提供一些建议。
确定了目标以后,实践团来到了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通过与老拳师交谈,实践团了解到白鹤拳又称“永春第一拳”,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由福建永春的方七娘所创,民间传说方七娘在家织布时有一头白鹤停在了她的家中,于是方七娘通过模仿白鹤的姿势创造了白鹤拳。实践团队员也通过这次机会向老拳师学习了白鹤拳的基本招式。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白鹤拳文化的发展,实践团来到了老拳师家中对其进行深入访谈,老拳师表示他除了会不定时在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中表演白鹤拳外,还会在暑假期间开设白鹤拳培训班来传承白鹤拳文化,但如何将白鹤拳文化发扬光大并以此带动大羽村GDP发展仍是一个艰巨的问题。郑书记表示如今大羽村决定通过一馆三中心的方式来增加白鹤拳文化的影响力,并以此带动大羽村经济发展。
为了深刻了解永春这个城市,实验团也拜访了当地的企业家和农民,并希望通过与他们交谈能更好挖掘出永春的发展方向。实践团优先走访了当地茶企“古枞水仙”,通过与其交谈,实践团了解了一名普通永春人在当地茶叶市场的发展过程,也了解到永春所具有的优质的茶叶种植基地。紧接着实践团又拜访了当地的家庭农场,农场主人林学超以农民自称,但实践上是一位优秀的制茶大师,曾荣获众多制茶比赛的金奖与银奖,具其表示,其曾与当地农民一起办过农业合作社,不过因为意见不合,最终以失败收场,从此之后便开始经营家庭农场。在林学超本人的热情引导下,实践团参观了他的茶园,当时路上下起了大雨,但是林学超热情不减,仔细的向实践团成员介绍着周围的一切,实践团也因此充分感受到了永春人农民的热情淳朴。
为了了解永春,实践团也走访了永春本地的古街——五里长街,并拜访了纸织画的传入和万春在的门店,不仅感受到了深刻的文化传承,也了解到了当地的农产品。回到隐与民宿后,实践团与辜老板进行了交流,具她说,大羽村目前处于最乱的时期,许多工程在大羽春一起进行,又有些工程建了一半就停了下来,这也导致大羽村有些路很宽,但有些路很窄,政府如何协调仍是问题关键。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永春这样一个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实践团在这四天的调研当中充分感受到了永春的魅力和风土人情。总的来说,永春是一个集自然美景、丰富文化和美食于一体的地方,无论是对于寻求宁静的旅行者还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都是一个值得探访的目的地。
作者:陈建汀 武裕翔 周宇阳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