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融梦”社会实践|遇见延安“幸福果”——金融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8-07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融梦”实践团踏上延安这片红色热土,深入宝塔区柳林镇孔家沟村,围绕新质生产力驱动下金融如何赋能延安苹果产业展开了一场深度调研与访谈之旅,探寻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孔家沟村:小苹果成就大梦想
穿过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融梦”实践团抵达了孔家沟村。这里自1986年起便与苹果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苹果产业已成为孔家沟村的支柱产业,九成村民参与其中,苹果收入占据了全村经济来源的九成以上。
据了解,孔家沟村还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巧妙融合旅游业与现代农业,依托丰富的苹果资源,精心规划并建设了集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农家乐式苹果采摘园,并通过电商直播等新型营销手段,将当地苹果推向全国市场,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开辟了苹果销售的多元化渠道。村支书自豪地告诉实践团成员:“孔家沟的小苹果,就是延安的金苹果,带动了整个宝塔区的经济发展!”

在孔家沟村,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代表进行了亲切交流。接受采访的农户代表深深感叹:“农业是靠天吃饭,不过亏了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农民的孩子靠共产党政策”。“现在的政策非常好,政府还给我们提供补贴,我们特别满意。”农户们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特别是当谈及“冰雹险”等金融产品时,农户们更是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他们抵御自然灾害、保障收入的“隐形盾牌”。除了保险之外,实践团还了解到农业银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为延安苹果产业提供了专门的信贷产品,这些金融产品的推出,不仅缓解了果农的资金压力,更为他们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果品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果业局探访:科技引领,产业升级
随后,“融梦”实践团前往宝塔区果业局,实地参观了苹果产业园以及“飞天”苹果基地。在这里,成员们见证了政府如何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从政府提供的苹果树苗、肥料,到山坡地推平、助农补助、技术人员指导,再到智能科技在苹果产业中的广泛应用,无不彰显着新质生产力对延安苹果产业的巨大推动作用。


在苹果产业园示范基地和“飞天”基地,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观察了生长期的苹果、防治病虫害的设备、节水储水的设计和冰雹防护网、防治冻害烟雾器等高科技设施。成员们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探讨科技创新与地方发展结合的新机遇,在产学研一体化中感触科技脉搏,点燃新质生产力“青春引擎”。

在这次实践之中,团队深入群众,实地探访产业园,采访一线农户,从多方面深入了解延安苹果产业发展的秘诀,探索金融服务与新质生产力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红果果”变“金果果”,通过此次调研,“融梦”实践团深刻认识到,金融作为农业经济的“活水”,正源源不断地为延安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之路注入新的动力,而科技创新则如同“青春引擎”,不断推动延安苹果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

 
作者:连晨希 刘若彤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融梦”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共筑法治乡村,青年力量在行动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的寄语精神,淮北师
  • 08-07
  •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小营巷
  • 红巷精神,是一种源自革命历史、彰显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为人民服务的普遍精神。杭州小营巷,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
  • 08-07
  • 桂工学子三下乡:走进乡村,助力中草药产业发展
  • 穿越时光的巾帼烈焰
  •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译”路寻迹,“译”心向红实践队展开实践,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 08-07
  • 安农学子三下乡:“碳”寻泾县绿,“青”助产融兴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