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筑基石,乡村振兴展新姿
7月29日,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必须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的号召,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彝族彝线绣传芙蓉——民族地区多产业电商赋能乡村振兴暑假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宣威市农业农村局会见两位领导进行采访:宣威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股股长余仕飞和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孙应康。通过与二位领导交谈,我们了解到宣威市近年来围绕着“1+1+3+N”的一条主线来发展现代农业。

左 孙应康 右 余仕飞 供图人 何宇豪
所谓“1+1+3+N”的主线即粮食+火腿+果蔬中药材+其他小型产业的模式,这是符合宣威市发展的模式。宣威是人口大县,也是农业大县,因此农业的发展格外的重要。二位领导在采访过程中向我们详细讲述了各个产业的发展经历,一字一句间都尽显对产业与群众的关心。在这些产业的发展路上,政府与干部付出了诸多心血,投资建立了蔬菜基地与育种基地,号召企业与农户合作帮助农户出售蔬菜、制作火腿并销售,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和产业链地发展。

图为此次采访团队成员 供图人 何宇豪
此外,为了响应国家的退耕还林号召,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干部还带领群众积极开发林下种植产业,种植中药材,粮食作物等,做到每一寸土地都被合理运用起来,同时还结合电商平台,帮助农户销售产品,推动当地实现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团队与两位领导进行交流 供图人 何宇豪
谈到农村人口驻留问题,孙站长倍感惋惜,他说如今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种地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一些农户干脆选择把地租出去也比自己种地收入高,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人员也在积极做出行动,努力帮扶农户改善情况。
通过与二位领导人的谈话,我们收获颇多。他们在宣威市农村建设与农业发展上尽心尽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着,用汗水浇灌希望,用行动诠释担当,在推动当地实现乡村振兴的路上一直走在前列。

图为两位领导与团队成员合照 供图人 何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