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志愿的种子,也许终会发芽吧

发布时间:2023-08-24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在我进入大学之前,我对志愿者这个身份的认知还是比较模糊的,最深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高中上团课时老师所介绍的红十字会,以及现在的蓝天救援队。也从那时候起,志愿者三个字在我的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同时我对志愿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简单的向往。所以在大一的寒假,主动去寻找并加入了合肥市蚂蚁力量义工团,这家志愿组织致力于在合肥的每个区都成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儿童义工团队,去帮助6—15岁的孩子树立公益意识,培养志愿者精神。就这样,我迈入了志愿者的世界中。

           我还记得,加入后的第一个志愿活动叫做“蚂蚁清城”,工作内容很简单,仅仅是维护活动正常的开展以及保证参与活动的孩子的人身安全。活动期间,带领着孩子学习垃圾分类,在城市的道路中,花坛里捡拾起别人乱丢的垃圾。不得不说,垃圾分类这方面,就连我也是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后续的捡垃圾过程中,也曾半开玩笑的和小孩子们说我初中的时候零花钱可都是捡着些垃圾卖来的。在他们一个个震惊的眼神中,我意识到了一件事“可能今天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只是单纯的把这当成一个户外活动,真正能在其中领悟到公益意识的只是寥寥几人”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更多的小孩子理解,践行公益精神。
          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鼓励孩子通过一个个小创意,自主设计,动手创造,从小培养小公民的责任意识,用孩子的视角发现问题,用爱心公益的小行动去影响成人世界,为社会尽一份“小公民”的力量。
         而后参加的活动更是印证了我的猜想,随着带过队的活动次数增多,不乏有的小孩子和我已经很熟了。他们会很亲切地叫我小羽哥哥,孩子家长也会热情的和我们反馈小朋友回到家后时刻按照公益,环保,志愿为准则要求自己。虽然他们可能并不懂公益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们知道这些事对他人有帮助,对社会有帮助,他们就会很开心。每次遇到这样的情景,我都会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他们给了我坚持做志愿者的力量,让我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志愿活动当中。

         几乎每个假期我都会去参加志愿活动,一来二去就和组织里的负责人熟络了起来,也认了一个志愿活动的带队老师当师父。师父教了我很多东西,最主要的就是以小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给与他们正确的引导,很多成年人根本不在乎的东西在他们眼里视若珍宝,强行代替他们思考做出取舍反而会让活动无法进行下去。除此之外,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随机应变突发事故,甚至很多生活常识都是我在书本里不可能学到的东西。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多参加社会实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转化成真正的能力需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
作者:王羽豪 来源:王羽豪
  • 在田野文化中追寻自我
  • 在田野文化中追寻自我
  • 安徽师范大学“情系桑梓 筑梦振兴”赴太湖田野文化调研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感悟。
  • 08-24
  • 烈火炼真金,实践验真理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