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诗城博物馆,弘扬中国古文化
安徽马鞍山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城市,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诗歌文化氛围。地处长江下游中段,自古就有“吴头楚尾”之称,近6000年的文化积淀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而马鞍山市博物馆就向我们展示了本地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点缀“诗城”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们这次实践活动要参观的,就是这样一座古代与现代相结合,传统与科技相交汇的“璀璨明珠”。
首先我们要的是第一单元“文明曙光”。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出自诗仙李白笔下,可以想象出浩荡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泻的雄阔画面,将马鞍山市山环水抱、“翠螺出大江”的地理特征渲染的淋漓尽致,也彰显出江东诗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明曙光”的意思是马鞍山地跨长江两岸,境内地势跌宕,水网密布。早在30万年前,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开启了人文之旅。一楼有众多遗址古迹其中,“和县猿人”遗址长江下游已发现的最早古人类遗址。出土了距今约30万年的直立人头骨、牙齿以及50余种中更新世中晚期脊椎动物化石;凌家滩遗址是安徽省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距今约5500至5300年,出土各类文物2000余件;烟墩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西周的岗地型遗址。发现墓葬、灰坑、房基等遗迹69处,出土各类文物近400件。马鞍山地区史前玉文化深厚博大。凌家滩遗址出土1000余件玉器(料),凌家滩也因此与辽宁红山、浙江良渚并称中国早期三大制玉中心。
玉人这类文物也是千姿百态,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人分立姿和蹲姿两种形态,形象生动、刻画细腻;烟墩山遗址出土的玉人形制独特、造型抽象,在同时期玉人中十分罕见。发掘的青铜铙更是雄浑凝重、气势恢弘,内外壁均布满繁缛精美的纹饰,繁而不乱、布局工整,全国罕见。它的用途、纹饰、来历至今是谜。
接着到达第二单元“六朝京畿”。公元三世纪初到六世纪末,先后有三国•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6个王朝定都南京,史称六朝。马鞍山地处京畿,不仅是拱卫京师的重兵戍地,而且随着政治中心南迁和北方士族南下,社会、经济、文化日益繁荣。
丹阳是孙吴政权统治的江东六郡之一,因地势险阻,毗邻曹魏,成为孙吴战略要地。而牛渚,就是如今的采石。该地位于长江折流北上的横江东岸,以西山、宝积山、翠螺山等构成江防屏障,为历代兵家北伐中原、兵取江南的必争之地。
如今的大公圩,原名大官圩,肇筑于三国时期,历经1700多年的筑堤圈圩已成江南首圩,奠定了马鞍山地区成为江东重要粮仓的基础。
在六朝时期,马鞍山地区以钟灵毓秀的山川景致和日益兴盛的京畿繁华,逐渐成为世家大族的安身之所和终老之地。随着高规格六朝墓葬的不断发现和高等级六朝文物的大量出土,再现了当时世家豪门的显赫权势和奢靡生活。因此出土了大量制作精湛、工艺精美的漆木器、青瓷器、铜器……这些世族遗珍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六朝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六朝中后期,马鞍山地区的社会相对安宁,吸引了大批名人雅士。他们徜徉于山水、沉醉于弦歌,谈玄任诞,尽显风流,留下“白纻歌舞” 、“龙山宴集” 、“姑溪之会”等千古佳话。
随后来到了第三单元“人杰地灵”。秀美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使马鞍山地区人文荟萃、名人辈出。他们或生长此乡,或立世此处,或留连此土,或长眠此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此展厅中,重点展示了项羽、周兴嗣、陶安、邢珣、夏燮、苏里和许海峰共七位历史名人。
项羽,是秦末起义军领袖,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后在垓下为汉王刘邦所败,退至和县乌江自刎。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失败的英雄。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陷入韩信布置的十面埋伏,一路兵败逃至乌江边。乌江亭长舟义船以待,苦劝项羽渡江以东山再起,项羽自谓与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渡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其乌江霸王祠,就位于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东南约一公里的凤凰山上。南宋词人李清照诗《夏日绝句》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这之后的周兴嗣、陶安、邢珣、夏燮均在文学上有所长。如“姑孰才子”周兴嗣著就著名的《千字文》、《大明律》的编纂者陶安,朱元璋誉其“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著名史学家夏燮是当时有名的“四夏”之一。
作为当代名人的许海峰原名为许建军,马鞍山市和县人。1984年7月29日,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首获奥运金牌,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展馆中更是展出了莫言题的“许海峰的枪”。
博物馆的第四单元名曰山水诗城,主要介绍了关于马鞍山与古代诗歌的渊源。在这一展馆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古代著名文人异士曾游玩来访过马鞍山并停留于此。 谢朓作为南齐著名诗人,又身为“竟陵八友”之一。在齐明帝时出任宣城太守,就曾多次来马鞍山地区漫游。留下了《游山》、《治宅》等传世诗篇, 并赞誉马鞍山为得天独厚、景色宜人的“山水都”。
而我们众所周知的诗仙李白也钟爱马鞍山地区,多次来此漫游吟咏,留下了20余处游踪遗迹和60篇诗文。其中的《望天门山》、《姑孰十咏》、《夜泊牛渚怀古》皆为千古绝唱。李白在马鞍山逝世后,历代都有文人墨客前来瞻仰拜谒,吟咏抒怀,留下大量华美诗文。这些诗文或颂李白之诗美,或歌李白之傲岸,或悲李白之途穷,成为今天马鞍山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
还有刘禹锡也曾任和州(今马鞍山市和县)刺史,并在和州建陋室,留下了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陋室铭》。李之仪、郭祥正、王安石等著名诗人文豪也曾多次于马鞍山地区游览,留下了许许多多传世名篇。正是这些诗歌大家的来访,使马鞍山浸染在诗歌的文化氛围中。
马鞍山地区是长江中下游知名的民间艺术之乡,历来被誉为“民歌之海”。2006年,当涂民歌也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纪念一代诗仙李白,弘扬民族文化,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交流。自1989年起,马鞍山市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举办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历经30年的积淀,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作为全市节庆文化活动的龙头品牌,已成为马鞍山市“宣传的窗口、经贸的平台、人民的节日和朋友的聚会”。
在这一展馆的游览和体验中,我们深刻感受到马鞍山作为诗歌之城所拥有的魅力和文化。与此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中国诗歌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更加坚定了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诗歌文化的信念和决心。
最后我们来到博物馆的第五单元, 他向我们介绍了马鞍山近代以来的发展。1956年马鞍山建市,开始如火如荼地展开工业化发展。1958年马鞍山钢铁公司正式组建经理60年风雨,逐步发展为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马鞍山建市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先后视察马鞍山,对马鞍山市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毛泽东主席指出“马鞍山条件很好,可以发展成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
马鞍山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扎实推进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各项社会工作,相继取得十多项荣誉称号。荣誉墙上是马鞍山市三十年来荣获的各项荣誉称号都是对马鞍山这座城市的赞美与肯定,更是对马鞍山人民的激励与鞭策。
马鞍山的近代工业是一部艰难曲折的发展史,我们在游览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工业发展的曲折以及后续越来越辉煌的成就。我们相信马鞍山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为中国的总体发展带来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
经过这次马鞍山博物馆的参观实践,我们看到了日益发展的科技,以及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的能力,能将许多值得纪念的东西收藏下来加以保护并给予我们观赏。而我们在观赏完属于我们的历史与文明,不仅为国家自豪,为五千年文明自豪,也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而我赞美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而那个未来,将由我们创造
作者:徐璐璐 朱雅婷 袁明月 张欣怡 来源:马鞍山博物馆
- 涂点彩,画幸福,桂工学子义涂乡村墙
- 为了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艺绘乡村·助力振兴”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9日深入实地,以艺术服务乡村振兴为切入点
- 08-15
- 暑期社会实践小结
-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 08-15
- 培华学子三下乡,防治结核你我他
为宣传肺结核的有关知识,促进人们进一步认识肺结核,了解肺结核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