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下乡”中成长
本次三下乡活动中,我准备了一节主题为《从“南海一号”看宋朝》的录播课,主要介绍了“南海一号”的打捞过程、文物价值及其相关历史。
我们中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大国。在这五千年的历史中,也蕴藏着许多珍宝。而广东——中国的南大门是南海的航运枢纽。早在三千多年前,广东就已经形成了以陶瓷贸易为纽带的贸易交往圈,并通过水路运输,将其影响范围扩大到沿海和海外岛屿。千年间,商船往来,络绎不绝。而在历史的记载中,不少的船遭遇风暴,不幸在南海沉没。因此南海被考古人员称为“水下考古富矿区”。
近年来,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进步,水下考古不断发展。“南海一号”是我们国家水下考古发展进步的重大事件。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下考古从“一穷二白”到世界领先。而“南海一号”的发掘与研究也是了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史,学习东西方文明波澜壮阔的交往历史。这也是我准备这节录播课的出发点。
由于打捞时间较晚,“南海一号”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其中的故事和文物背后的历史都仍未完全进入大众视野。而从搜集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国家向“南海一号”的打捞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其投入在考古中,可谓空前绝后。考古人员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将它打捞上岸。对于这样艰辛的过程,大众可能并不了解。所以在课程中,我介绍了打捞“南海一号”的全过程。
除此之外,“南海一号”更吸引我们的是其中巨大的文物价值。所以在课程中,我也介绍了许多精美的文物,更介绍了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为了打破同学们对南宋朝廷“偏于一隅、苟延残喘和羸弱”的刻板印象,我向大家更加客观地介绍南宋来往商贸的繁荣和科技的发达,希望引导同学们更加客观地去认识历史,从多角度去看历史,而不只是局限在某个认知中。这也是上这节课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的历史观。
这次“三下乡”是我第一次完整地、系统地去准备一节课。在准备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的经验不是很足,备课的过程有些艰难,课程引入和衔接等都仍需要仔细思考;素材收集、ppt制作和教案的编写等也有待提高。虽然已经准备了很多内容,但在实际上课时,我发现准备的内容不够完善。这是这次“三下乡”录播课准备中我个人的不足之处。虽然过程并不太顺利,但我收获良多,课程准备的过程也是我成长的过程。
在这次活动中,我还撰写了通讯稿。虽然以前也有写过通讯稿,但在这次的准备过程中,素材的收集和文字的运用都让我有所收获。在收集素材的时候,听了队伍里其他队员准备的课程,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撰写稿子时,我更加系统地了解了一个通讯稿到底要怎么写,文体怎么正确使用,斟酌用词……最后特别开心的是,看到自己写的稿子发布在平台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文末署名里,我感慨良多。
对本次三下乡活动,我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了很多的新朋友。在面试阶段,我因为时间冲突,都没能顺利地参加一面和二面,很感谢队长给了我另外的面试机会,也特别感谢队伍能够信任我,给了我参加这次活动的机会。我有很多的不足,真的非常感谢队伍相信我。我也很幸运,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共度这段时光,看到同学们的活跃和队伍成员的付出。一周时光转眼而逝,很感谢给予我帮助的成员们。我会继续努力,希望在下一年,能以崭新且更加进步的姿态,参加“三下乡”活动。
时间:2022-08-28 作者:灵晔服务队 余芷泳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灵晔服务队 关注:
- 追星星的人
- 2022年8月,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参加支教活动。这次的支教活动对于我来说收获满满,所以我写成了稿子,为了激励未来的自己不断前进,为
-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