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大学“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湖北师范大学“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最美乡村教师”这个响亮的口号已经震撼全国、传遍大江南北,为教师群体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也激励了一批青年教师投入这个神圣的职业中。
 “最美乡村教师”的正义举正是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在他们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我们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在开始调研前期,我们进行了背景调查,走访当地居民,寻找出最美乡村教师并与其进行沟通,对其教学经历、教学学科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中国青年报》的评论员说:“向他们致敬,他们的留守和坚守给被边缘化、被抛弃的乡村留下了希望。
  在以‘城市为中心’发展环境中,所有优质资源都在流向城市,青壮年到城市打工,农村娃娃读大学往大城市挤,乡村只留下空心化的贫瘠身躯,留守在乡村的被悲情地称作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留守在乡村的老师背影就显得特别伟岸和高大。”辛老师毕业以后一直在这所高中任教,获得过许多项荣誉,是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十几年没有进行任何工作地的调动,期间有很多更优秀的高中向他抛出橄榄枝,都被他一一婉拒,理由是“我始终坚守着这片淳朴而热烈的土地,为乡村的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面对这样一位富有责任心和爱心的老师,我由衷的赞叹,作为师范生的我面对将来也会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乡村教师是一个光荣又普通的职业,担负着传播知识、普及教育、培育农村人才的基础性工作,而他们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却比城市要差很多,会遇到不少城市教师难以遇到的困难。例如教学设施不完备,城镇的教学设施已经普及多媒体电子屏和投影仪,有的甚至出现了远程卫星上课,而乡村里还用着笨重的硕大的的立体电脑;比如城镇里教师人员较多,可以实现一个老师只带一两个班同样的课程,而乡村教师还在身兼数课,一个人顶三个人用等。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我相信这种差距随着社会发展的会越来越小,我也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会投入到乡村教育中来,如果我以后有幸能进入教师这个职业,我一定会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在调研过程中,许多同学课间都会找我说许多辛老师的事情,提起辛老师,同学们总是滔滔不绝,我从他们交谈的语气和眼神中感受到了深深的爱意与敬意。我最记忆深刻的是一位同学讲述的辛老师的事迹:“我们每天早上六点二十开始早读,辛老师规定的最晚到教室的时间是六点十分,他说‘我规定你们几点到我也会几点到,我和你们是一个集体’。刚开始其实没有同学们能相信他能每天早上都来看我们早读,但是他真的一直坚持着,作息时间和我们一样,晚自习也会陪我们一起到晚上十点,直到最后一个人离开教室他才可以卸下一身的劳累回去休息,夏天还好,白天时间长,辛老师有时间回家里休息,但冬天,他基本上都在学校宿舍休息,只有假期回趟家。”对于这样一个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老师,赢得了同学的爱戴,老师们的尊重,他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促使我要树立了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爱岗敬业当作社会责任,把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学习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个人修养,踏踏实实的干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辛老师在注重学习的基础上,也经常鼓励同学们参与集体活动,他说参加集体活动不仅可以促进班级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也可以锻炼同学们的社交沟通能力,毕竟以后的学生都将进入社会,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对呀,我们以后终究是要步入社会的,个人和集体不同,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的做事情,但集体不可以,它有时需要我们摒弃个人利益,共同向一个目标前进。在大学中其实很明显能看出一个人的沟通交际能力,集体荣誉大于个人利益。学校的教师相当于一个团队,他们甘于奉献、团结互助,只为一个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学生培养成才。他们具有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辛老师有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爱执教,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高尚师德,是我学习的榜样。
  通过这次调研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我未来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竭尽所能向心中的目标靠近。有人说“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
  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无闻耕耘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中的教师,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

                                                    通讯员:湖北师范大学湖师勤敏实践小队朱春宇




图为辛老师带领大家做理论实践课。湖师勤敏小队实践队 朱春宇 摄。





图为辛老师上课中。湖师勤敏小队实践队朱春宇 摄。
 
时间:2022-08-23 作者:湖北师范大学湖师勤敏实践队朱春宇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湖师勤敏实践小队朱春宇 关注:
  • 推动儿童性教育,你我在路上
  • 机电学院赴延安宝塔区红色革命纪念馆总结报告
  •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乡间采集显民风,童谣传扬在路上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