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追溯历史,勿忘国耻

       万忠墓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九三路23号,白玉山东麓,属于清代墓地建筑。墓园是为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被日军无辜残杀三昼夜而遇难同胞建立的,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被日寇屠杀的我两万多同胞的安息之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向辽南军事重地旅顺口发起进攻,遭到了我爱国将土和群众的英勇抵抗。11月21日旅顺口被日军攻陷,随后,日寇对手无寸铁的旅顺百姓进行了四天三夜的血腥屠杀,我两万同胞惨死往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1895年清军收回了旅顺,1896年11月清军将士为遇难同胞树碑建墓,命名为“万忠墓”。1948年11月及1994年11月,万忠墓先后重修;1971年3月,墓后增建展室。修葺一新后的墓园,建有2000平方米的旅顺万忠墓纪念馆,纪念碑阳刻"万忠墓"三个大字,碑阴刻有碑文。墓园总面积9200平方米。墓前重修三间硬山式砖砌享殿,门上悬挂"永矢不忘"匾额。墓园内苍松翠柏陪衬,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万忠墓纪念馆依山势而建,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国务院总理李鹏题写馆名。纪念馆以图片、实物、沙盘、蜡像、半景画等再现了“旅顺惨案”的历史事实。该馆主要分为基本陈列内容,包括“甲午战争前的旅顺”、“甲午战争与旅顺口的陷落”、“震惊中外的旅顺惨案”、“旅顺万忠墓”四部分。整个陈列真实地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在旅顺制造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的罪恶行径,时刻提醒着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半景画展厅占地面积312平方米,画面长43米,高8.5米,地面塑形180平方米,画面中有人物400多个,采用了先进的全自动电脑程序控制,声、光、电使人物更加逼真。馆藏珍贵历史照片111张,文物50件,其中馆藏一级品6件。
       我作为一位在旅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每次路过万忠墓的大门,心中便会想到当年日本侵华时日军对旅顺的百姓们做出的残酷行为。当我跨进万忠墓的大门走进馆内,宽宽的回廊两侧悬挂着照片和文字说明。我顺次走过馆内的“甲午战争前的旅顺口”和“甲午战争与旅顺口的陷落”展区,我看到了曾经的照片,虽然这些照片已经有些模糊,但是旅顺口当初的小村庄仍然依稀可见。橱窗里清代的服装、船员的帽子、船上的残片、土火铳和墙上悬挂的画,让我感受到当时旅顺口的落后和战争的可怕。通过一幅幅的历史照片目睹了日本侵略军制造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的罪恶行径,对整个旅顺的发展,以及甲午战争的爆发和在旅顺的保卫战的整个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使我对着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目睹了日本侵略军制造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的罪恶行径。我想万忠墓的存在意义是告慰去世的英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触景生情痛心疾首的同时,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在万忠墓左侧的回廊里有着很大一片空地,枯草丛生,中间一堆生锈的钢管和白色的东西堆置在中间,这就是当年被日本鬼子杀害的旅顺口无辜百姓的遗骸,看着这些遗骸,我的心中满是悲愤,我看着流血的百姓被伤害杀死的图片,仿佛听到悲惨凄厉的声音还在这里回荡,看着控述日本人凶残卑劣行为的文字时,我更加痛恨和气愤日本人不尊重生命的恶举!
       1905年,俄军被日军战败,日军再次侵占旅顺口,见碑文上有“日本败盟”等字样,就将万忠墓石碑盗走,先是弃于旅顺医院,后又砌入大墙里。1922年,旅顺华商会会长陶旭亭等人发起重修万忠墓的募捐活动,在墓前另竖一碑,上书“万忠墓碑”。此为万忠墓第二块石碑。1931年东北三省沦陷,日本殖民当局再次企图毁坟灭迹,欲把万忠墓迁出市内。商会会长潘修海仗义执言,与日本殖民当局据理力争:万忠墓可移,表忠塔亦可移;纳骨祠不搬,万忠墓就不能搬。逼得日本殖民当局只好让步。1945年日本投降后,旅顺市政府募捐240万元苏币,关东公署又拨款300万元,重修万忠墓并立石碑。此为万忠墓第三块石碑。这次重修,三楹享殿更换了新瓦,还在正门上方悬挂横额,上书“永矢不忘”!
时间:2022-08-22 作者:王成林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推动儿童性教育,你我在路上
  • 机电学院赴延安宝塔区红色革命纪念馆总结报告
  •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乡间采集显民风,童谣传扬在路上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