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革命足迹,传承梅园精神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青年如同初升的朝阳,始终怀有“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用责任和担当书写时代的新篇章,用实际行动突破无限的可能。2022年8月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美术学院“红色之路我来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邵文佳,寻访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追寻革命足迹,传承梅园精神。
 
一条长江路,半部南京史。走进梅园新村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周恩来总理铜像。他目光炯炯凝视远方,仰首阔步,秉承着自我革命的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少年时,周恩来总理便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革命时,他坚定地加入共产党,以赤诚之心点燃理想信念之火。这里见证了他坚定、沉着、机智、从容的革命家风度,也传承着一代人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梅园风范。
 
展厅由“为了和平,进行重庆谈判”“进驻梅园,开启南京续谈”“审时度势,力控严峻局势”“扩大统战,开辟第二条战线”“坦诚相待,从容应对调节”“抵制‘国大’,使中共赢得人心”六个部分组成。其中有一特别之处,名为“没有胶卷的照相机”。展厅以多媒体方式,复原了梅园新村沿街的场景,生动形象地为人们展现了梅园往事。我们站在历史的坐标上,记录是为了记住。前方有榜样,我们清晰地循着他们的步伐,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勇敢向前。
 
时间是有厚度的,因此我们时常觉得历史离我们如此遥远。但历史就在那,它让我们看得见来处也指引着我们走向更远的地方。当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出现在我眼前,我又觉得历史是那么亲切。大个子大电台、机要小电台、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证章、当年与今夕的新华日报影像、以及周恩来总理伏案写作的剪影等等,我仿佛跨越时空,重温了峥嵘岁月,也重走了一次红色之路。
 
再回到一楼时,我在陈列厅的大型汉白玉浮雕前久久驻足。这座浮雕画面内容整体呈反S形,上面镌刻着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的群像。他们有的眼神坚定、神情严肃,始终对党和人民充满信心和力量。有的面带微笑、神情从容,眼里皆是对美丽中国的憧憬。他们坚挺着脊梁,走过曲折漫长的道路也相信着未来青年会继续奋发图强。看着这深邃立体的革命浮雕,听着来参观的中小学生激情彭拜地宣读入团宣誓词,我心生敬意也倍受感染。青年已经做好了准备。当代青年正处于学习阶段,勤奋学习、踏实进取是目前最重要的。唯有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才能更好地结合实际行动,肩负起责任,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犹记初二那年,我也因在梅园新村纪念馆里做过一日志愿者而感到自豪。如今,身为一名大学生,再次探寻革命足迹,我也有更深刻的体会:周总理曾留下“我们的下一代,总是要把自己摆在劳苦大众一起,要能够吃得起苦。因为我们的革命精神,就是从吃苦中得来的!”试想曾经,在谈判期间,这周围暗影重重,树荫枝桠间遍布眼线,革命先辈们顶着重重压力,打着一场又一场心理战。他们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吃苦,选择了乐观面对。我深知自己身处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的硝烟,不用提心吊胆地生活,却也对如此美好的生活心怀感恩。老革命家们留下的坚韧不拔、无私忘我的梅园精神仍为青年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我们深受时代感召,深受老一辈的引领。我们是红色精神的继承者,也是红色精神的传承人。我们应当从挫折中不断奋起,在挑战中不断前行,与祖国同频共振,凝聚更有力、更长远的复兴力量。
 
时间:2022-08-19 作者:邵文佳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推动儿童性教育,你我在路上
  • 机电学院赴延安宝塔区红色革命纪念馆总结报告
  •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乡间采集显民风,童谣传扬在路上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