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独秀园,传承革命精神
为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进一步增强学生爱党爱国晋升、纪律观念和责任担当意识,强化学生永远跟党走、永远听党话的信念。6月25日,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21级赴安庆市独秀园小分队来到独秀园,了解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先生。
到达独秀园后,我们先是参观了陈独秀纪念馆。入馆后首先看见的便是馆内的前言。前言简要的叙述了陈独秀先生的生平及主要功绩。展现了陈独秀先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馆内的其他部分主要是具体介绍陈独秀先生的事迹、其他革命家对陈独秀先生的评价、陈独秀先生的文章以及陈独秀先生的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等人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陈独秀纪念馆向我们展现了陈独秀先生的英年志气、惊天动地、开天辟地、浩然正气。馆内陈列的物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峥嵘岁月。参观完后我们感受到了陈独秀先生等革命先烈对救亡图存的殷切期盼。特别是那位于纪念馆二楼的陈独秀先生的雕像,他站在楼上,向底下的民众分发红色报纸,向人们传播先进思想。站在由幻化为报纸的灯光中,我们仿佛真的的身处在那个时代,接收着陈独秀先生所灌输的先进思想。陈独秀先生通过《新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解放,将人民从愚昧中唤醒。与革命先烈共同创建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国的革命面貌。他的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奋斗,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在参观完陈独秀纪念馆后,我们又参观了剩下的景点,有惊雷浮雕、石牌坊、陈独秀铜像、新青年碑刻等。那惊雷浮雕,全长60米,高4米。展示了陈独秀先生的一生,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英年志气,第二部分惊天动地,第三部分开天辟地,第四部分浩然正气。整座浮雕以汹涌澎湃的长江波涛为主线,寓意陈独秀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一幅幅陈独秀先生不同时期的肖像刻画出他不屈不挠的性格。我们通过这些肖像了解到了陈独秀先生为中国之崛起所做出的不懈奋斗,体会到了陈独秀先生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石牌坊的五门寓意陈独秀先生为中国共产党一至五届总书记。其高19.19米,宽10.09米,分别寓意五四运动发起时间和陈独秀先生的出生日期。石牌坊上醒目的写着“民主”和“科学”四个大字。这是陈独秀先生一生所追求的思想理念。他高举着这两面“大旗”,希望能够用民主与科学挽救中国于亡国的边界。而这两面大旗也引导、教育了中国整整一代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独秀铜像刻画的陈独秀右手拿着一本书,左手掐在腰上,眼神坚定的看向远方。展现了陈独秀先生在新文化运动中抨击旧礼教、旧文化,宣传新思想、新学说的光辉形象及饱满的革命开创精神。
新青年碑刻是目前国内关于书籍类的最大的雕塑作品。其正面的内容是该杂志正式更名后的第二卷第一号的封面,背面是陈独秀先生于1915年发表在杂志创刊号上的《敬告青年》一文的六个标题。该文是陈独秀先生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贯穿于六项标准中的一条红线是民主与科学。《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开端,是陈独秀先生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的猛烈进攻。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通过《新青年》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的中国虽然表面是共和,但实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同时我们也感受到当时的革命先烈、有识之士对于挽救国家于危难之际的坚定决心。陈独秀先生希望能够通过《新青年》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宣传马列主义,以此来启发民智。希望能够用共产主义来拯救中国。最终共产主义也未辜负他的期盼,让中国逐步走向复兴。
刻碑的后面是一潭水塘。方方正正的水塘寓意陈独秀先生一生清清白白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如镜的水面寓意历史是一面清澈明亮的镜子,她告诉人们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功过是非自有公论。
最后我们穿过水塘来到陈独秀墓冢前,这是一座汉白玉贴面的半球形墓冢。墓碑前摆满了花圈,这是后人对他表示的怀念与尊敬。临别之际,我们向陈独秀先生的墓冢默哀,表以深刻的敬意。
通过这次的独秀园之行,我们仿佛走进了伟人的世界。纵观陈独秀的一生,经历十分复杂,既有早年的辉煌,也有晚年的凄凉。他是那个时代站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做出过重要贡献。他是一位叱咤风云的革命者、五四运动总司令、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袖。从他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共产党人所具有的勇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奋勇直前等优良品质。我们应当追思先人,缅怀先烈,珍惜先辈为我们争取来的幸福生活,铭记历史使命,继承并且大力弘扬革命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和优良品质。所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应当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树立远大理想,牢记初心使命,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民族复兴大业去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时间:2022-08-19 作者:戴瑞阳 来源: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21级赴安庆市独秀园小分队 关注:
- 奋斗是不灭的战火,振兴是永远的主题
-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广东省鹰嘴蜜桃项目队于2022年8月1日参加为期十天的实践调研活动,了解当地乡村产业对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的影响,响应国
- 08-23
-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心得
- 2022年暑期湖北师范大学勤敏小队实践队开展了“寻访乡村最美教师”的实践活动。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