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摘要:2022年7月10日至7月16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赴南曹村普法宣讲团在河南省郑州市南曹村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普法宣讲。
2 前言2.1课题来源背景与项目概括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通知,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对“七五”普法作出全面部署。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顺利实施完成的“六五”普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
制定“七五”普法规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全面依法治国新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推动工作创新,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使全社会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普法的目的是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法治观念,培植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即“知法守法学法用法”。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公民懂法、守法、用法、护法,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管理走上法治化的轨道。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客观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只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才能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的观念,才能使公民懂法、守法、用法、护法,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管理走上法治化的轨道。
法制宣传教育的必要性: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的基础知识来教育年轻后代,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民主的训练和守法的教育,懂得和善于履行社会主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制观念。
2.2前期准备与实践方法
1.队长和通讯员提前去和当地村委会交涉
2.实践内容材料准备;
3.做好财务预算,以及一些防止中暑的应急药品。提前安排好实践中的路程选择,切实保证实践的高效性、安全性,保证此次活动的顺利完成。
3实践过程及收获3.1时间日程安排
从7月10号,队长吴家宝以及通讯员余思逸去找合适的住宿地方、并和当地村委会交涉,其他成员印刷宣传册子,安全到目的地。第二天开始为单人一组进行挨家宣讲普法,并进行调研当地人员对法律的了解情况,并开展基本法律知识的传播,用更多实际的例子来向当地人民介绍。第三天我们利用网络平台腾讯会议进行直播在网上进行法律的宣讲,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法律。剩下的时间我们汇总分析实践结果,将资料总结成册。通过对活动期间搜集资料的汇总分析完成此次活动的实践报告,将实践队员在活动期间的各种感想见闻汇总成册。同时制作新闻稿,发布新闻。
3.2主要活动
本次活动我们组首先会与南曹村街道办事处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在沟通过后让其带领我们进入居民居住区,之后小组成员可以在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准备横幅,宣传报告册以及其他必要物品,布置妥当后由办事处人员通知居民进行听讲,对于有特殊情况不能自由行动的居民,我们会派出成员到家中进行宣讲。活动过程中我们也会随机请居民进行法律知识小问答,提高居民参与性以及活动趣味性。
3.3实践内容及收获
我们法律志愿者服务队是到南曹村进行“送法下乡,服务社会”的法律援助活动,在这流火的七月,我们本着“用我所学,服务社会”的宗旨,带着“建设和谐社会,完善自我”的满腔豪情奔赴南曹村与南曹村委会联合开展法律援助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为了解该村的法律普及的现状,我们精心制作了关于普法状况的调查问卷。通过对收回的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得知,当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时,由于对法律的不了解,他们并不是首选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对于获知现行的法律时,他们主要通过广播电视的渠道。这些情况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进一步深入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在农村的普法活动过程中,媒体所起到以及将要起到的积极作用。
我们利用广播,散发普法宣传材料,出版法律宣传墙报宣传法律法规。并为村办小学赠送了《中华德育歌》宣传小册子,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 法律与道德方面的教育,为将来成为一名“懂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创造条件。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对有关农村土地的征用、占用、流转等问题,进行细致耐心的解答;针对家庭暴力、重男轻女等问题,进行了《婚姻法》、《继承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条文和法律规范的宣读和讲解,为农村妇女的权益保障撑起了一把法律“保护伞”。此外我们认真解答了在外务工人员经常遇到的拖欠工资、工伤理赔、用工欺诈等问题,为外出务工的人员提供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方法。一个年轻人离开咨询台时说:“有了法律知识,再去打工心里就有底了”。
通过这次活动,让广大的南曹村朋友得到一次法律知识教育,帮助村民了解法律法规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如何运用法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使我们的知识得到一次实际运用,并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锻炼,也树立了我院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为建设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 总结感悟及结束语4.1成员实践感悟
作为普法实践团队的一份子,参加实践活动中也接触到各色各样的人物,不禁感慨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中,虽然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很多,但是也显现出更多的人对法律有着偏差理解。本次普法行动中,实践团队积极投身于普法工作,根据普法工作目标和要求,在法制宣传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坚持说理释法,耐心解释,努力营造良好法制环境,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并结合当前实际,探索普法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采用到企业开展调研、开办普法课和专题法律讲座等多种形普法,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4.2实践总结
本次普法行动中,实践团队积极投身于普法工作,根据普法工作目标和要求,在法制宣传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坚持说理释法,耐心解释,努力营造良好法制环境,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并结合当前实际,探索普法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采用到企业开展调研、开办普法课和专题法律讲座等多种形普法,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在热心公益、服务百姓的活动中,实践团队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热心解答百姓所关心的法律问题。在当今法治社会的背景下,社会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公众及行业能够在这样互相交流过程中相得益彰,一方面满足了公众的法律需求,另一方面普法工作也能够通过接地气的方式是自己的理解得到深入和沉淀,对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在热心公益、服务百姓的活动中,实践团队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热心解答百姓所关心的法律问题。在当今法治社会的背景下,社会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公众及行业能够在这样互相交流过程中相得益彰,一方面满足了公众的法律需求,另一方面普法工作也能够通过接地气的方式是自己的理解得到深入和沉淀,对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尽了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