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科技温暖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感悟

为了响应全国大学生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农村科学普及、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同时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响应学校追寻中国梦的号召。汉江师范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筑梦科技温暖下乡”小分队。于7月8日赴往仙桃市彭场镇易桥村,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在此次三下乡实践中,我们的小分队将围绕“温暖下乡”展开系列活动:一、是依托仙桃市彭场镇易桥村,实地观察了解调查农村开展了关于科普知识的问卷调查。此次调研主要以易桥村村民对于环境问题、安全问题和科学普及问题的了解状况为主,同时倡导村民学习科普知识,积极了解科普知识。;二、是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村发展起来,富裕起来,贡献一份力量,我们以自身专业为基础向村民普及更多科学知识,传播科技文化,美化乡村活动,三是对防溺水,用电安全,科普知识宣讲,志愿服务等内容展开。
我们首先到了村委会,与村委沟通,取得了村委会领导的同意后,在他们的协助下,我们挂起了条幅,竖起了旗子。做好准备工作,一切准备完之后,实践队员们拿着宣传单、宣传手册和调查问卷走访易桥村每家每户,由于人数有限,实践团队全部成员分为两队,分别对每家每户进行科普知识的问卷调查和了解访问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里的村民民风淳朴,都比较好客,村民们了解到我们的都会很热情的递来茶水,在深入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易桥村现在所居住的村民大多数都是只有老人在家,许多的农活都是老人独自承担,没有现代化机器的帮忙,做起农活都十分的困难,村子里只有少数的青壮年,大多数都外出打工。
经过几次的探访,我们遇到了两位健谈的老爷爷。老爷爷说:“现在干什么事都要学习科学,种田也好什么事情也好都不能没有科学,从什么时候种下去,然后怎么种,杀虫等等。要是不会科学现在连田都种不了”。对于这句话生有感触,现在科技造福人类,运用于农业方面对于许多农户都有不少的帮助。有些村民还提到,他们村子旁的窑河都被污染了,有的时候味道就很难闻有些刺鼻,水污染较为严重。村民们提到希望多开展一些科普活动,普及一下用水知识,因为他们大多数都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希望有人来教教他们一些日常中的科学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由于大多数村民不识字,我们都是一个题一个题地问出来的。做一份调查可能容易,但是要做许多份时就需要极大的耐心了。再加上普遍村民讲的是地方话,队员和村民在交流上有些阻碍,我们都克服了种种困难。同学们有的在回答村民问题,有的在做调查,有的在为我们的调查拍照。渐渐地村民多了起来,大家更是忙的接不过来。看看这一热闹的场景,不由得感叹。就这样我们顺利地完成了第一天的任务。
    活动结束后,队员们一起交流了这一天实践活动的感悟,对于易桥村现在的情况,其实当下的许多农村也是这样,青壮年较少。大家都想尽自己的力量多多普及知识,能够真正的帮助到村民。于是总结了一下经验,并讨论了一下第二天的安排,便早早休息以便拥有更好的精力去迎接第二天的活动。
第二日清晨前往易桥村。今日有美化乡村的活动,我们到的时候准备好了需要用的工具,与村委会的叔叔阿姨们开始今天的工作——美化乡村道路,协助他们完成工作。清扫了一早上,道路两旁的垃圾都被清扫干净。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也被打扫干净,村民门口所堆放的木材也归置好了。看着这干净的乡村小道,村民们的笑脸以及他们的感谢,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有意义的,如果没有这次的社会实践,我们就不会下乡,来到乡村了解到农村的真实面貌,只有真正的了解了,才能点对点的解决问题,才能让农村真正的发展起来。
易桥村也有许多小孩子,在村子周围也有几条河流,对此我们开展了一场知识宣讲,得到了村民大力的支持,防溺水宣讲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每年暑假都有许多学生为了一时的凉爽而结束了宝贵的生命,我们要不断地通过宣讲来强化孩子们的意识,与此同时也开展了防火用电,急救知识等安全宣讲活动,希望通过这次宣讲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通过此次的科普知识调研活动,志愿者不仅了解了当地的科普知识了解情况,也了解到了村民们想要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的想法,同时也使村民们意识到了科普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农村的老人和孩子来说,科学知识了解的并不充分,存在着很多误区。实践队之后的活动将针对日常科普知识、环境保护、夏季防火防电知识等方面开展。
在这次三下乡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论是做什么工作或者事情,团队精神是最重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虽然在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有些许困难,但是我们是一个整体,还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忙的不亦乐乎。
在一个团队的运行中,沟通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实践中,有时候沟通不够,导致我们走了一些不必要的弯路。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觉得应该及时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将思想传递他人,共同做好每一件事。团队精神是高绩效团队的灵魂,是团队成员为了实现团队利益和目标而互相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
所以,只要大家努力,凝聚力就能产生高绩效团队的灵魂。整个活动中,我们一路遇见的问题困难多不胜数,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我们的队伍始终站在同一阵线,团结的力量让我们相互包容,给我们勇气直面困境。我们执着于我们的信念,从启程之日起,就已做好乘风破浪的准备,我们坚信,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攻不克的难题,因为我们有青春的激情,有不灭的意志。在这个团结的队伍中,在队员的相互协调和帮助下,最终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的完成了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那些艰难的过往让我知道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想和做有着本质的差别,同时也让我见证了并肩作战的巨大力量,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说的是一个人整夜不食不寝去思考钻研一个问题,没有什么好处,不如亲自去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路上,你不在是个孩子,在锻炼,在成长,跌跌撞撞,且歌且行。青春的光阴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奋进的号角与激昂的乐谱,也许每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来,也许每天都要为了完成当天的任务而焦头烂额,也许每天都要为了明日的采访做着准备,但我们是快乐的。不再是不为浮云遮眼之势,更在一览众山之躯。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跟当地留守儿童的交流,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者离异,孩子只能留在农村读书,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没人能听到他们对父母的思念,没人能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没人能看到他们对学习的渴望。跟他们接触的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却感受到了他们的无助,如今国家还在发展,制度还不够完善,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留守儿童,父母也应该在赚钱养家的同时关注孩子的成长问题。
实践活动结束了,每个人在思考着这几天发生在我们身上全部,少了那些青春的张狂,多了些青春的踏实,少了那些青春的迷茫,多了些青春的奋斗。当远离喧嚣,来到村镇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一个团队。
这次的暑期实践活动给我自己好好地上了一节思想教育课。还是大学生的我们很年轻,出生在00后,没有经历过艰苦的时代,无法通过切身感受去体会人生的道理,然而这却不是我们可以不懂事不成熟的借口,了解历史,在心中铭记教训,也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的道理,让我们更加成熟。在年轻的心上留下年代的印记,以史为鉴,才能更加珍惜现在,更好地把握未来。懂得付出与奉献,懂得感恩,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对家乡和祖国的建设有用之人。
 

 
时间:2022-08-18 作者:郑宇扬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推动儿童性教育,你我在路上
  • 机电学院赴延安宝塔区红色革命纪念馆总结报告
  •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乡间采集显民风,童谣传扬在路上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