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建厂农家乐,乡村振兴变化大——张玉平

“乡村振兴成小康,青年深入共发展”。为了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体会乡村振兴战略的巨大意义,南京审计大学澄园书院“澄云发轫”实践团队的团队成员胡海霞来到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采访了当地居民张玉平。在这里,她切身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给这里带来的巨大变化。
关于乡村振兴,张玉平在电视上看到过,听两个女儿聊起过乡村振兴,更切身体会过。张玉平这样感叹道:“这十年来……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反正我们村里镇上的发展变化是挺大的”。

【要想富,先修路】
张玉平告诉团队成员,这些年这里的变化相当大。先是修建了公路334线,过了四五年,又修建了公路225线。公路建设完成之后,张玉平的家附近的田就被征用了,开了物流公司,修建了加油站,又开了健身器材厂、织布厂、纺织厂。近几年,开始实行绿色发展,植树造林,原来的田里都栽上了树,不仅经济发展起来了,环境也越来越好。
【农家乐,齐发展】
公路225线修建好之后,张玉平家的南边就建了一个农家乐。张玉平告诉团队成员,“(农家乐)地方挺大的,挖了泥土,挖了一个大池,里面养了鱼”。有喜事发生时,当地居民会去那里办酒席,请家里的亲戚去那里吃饭。张玉平有时候经过那里时,也会看见外地来的游客在那里钓鱼、休息娱乐。自从225线开通了,人们乘车来这里旅游也方便了许多。
乡村振兴意义深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次采访,“澄云发轫”实践团队从当地居民的言语中深切感受到了乡村战略对于广大农村的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旅游业的巨大改善。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造福了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的一方水土,更造福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时间:2022-08-18 作者:胡海霞 李清兰 来源:南审云澄发轫实践团队 关注:
  • 推动儿童性教育,你我在路上
  • 机电学院赴延安宝塔区红色革命纪念馆总结报告
  •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乡间采集显民风,童谣传扬在路上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