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鸦片战争遗址公园,传承领悟先辈精神

舟山是一个有红色血脉的城市,作为鸦片战争的发生地之一,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为了迎接二十大的召开,领悟并传承民族国家发展史及红色精神。浙江海洋大学“美丽浙江,扬帆逐梦”实践团于8月x日在鸦片战争遗址公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团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日社会实践圆满结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鸦片战争遗址公园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城区晓峰岭,原为竹山公园,建于1997年6月。园内建有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三总兵”纪念广场、百将题碑、傲骨亭等及迁建的三忠祠和在公园施工中发现的抗英阵亡将士古墓群。
1. 庄严美丽的鸦片战争遗址公园
    进入鸦片战争遗址公园的大门,一座座石碑历经岁月风霜无言地矗立在苍松翠柏之间,同学们怀着哀悼与敬意走过一级级青苔石阶,定海保卫战的惨烈与悲壮一幕幕地在我们脑海中闪现。再看今天的舟山定海,残破的山河已然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模样,不禁令人感叹起这个民族的伟大,这个国家的进取,这一路艰辛却辉煌的发展历程。

   图为鸦片战争遗址公园内百将题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瞳菲 摄
    内心澎湃之余,也引发思考:翻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内心总会浮现起一句话:中华民族能从一次次的苦难与迫害中站起来、从积贫积弱任人宰割搏杀出一条血路走到今天的位置,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国家危难、人民蒙受苦难的时候,都如鲁迅先生所说“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汉有诸葛武侯一般的理想主义者为了天下黎民鞠躬尽瘁;唐有李邺侯一般的大格局战略家用外交智慧以一人之力扶大厦之将倾;明有于少保一般的热血忠臣用血肉守护国家的领土。哪怕是到了落后愚昧被欺凌被压迫的近代,也有林则徐、葛云飞等一众英雄儿女用生命保家卫国,有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众伟大领袖用先进思想开天辟地、多难兴邦。我们从不缺少英雄,新一代大学生也应了解英雄事迹、崇敬英雄精神,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2.热血沸腾的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
    走进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同学们首先观看了鸦片战争背景和过程的介绍视频。众所周知,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中国销往英帝国的茶叶、丝绸、瓷器与英商销往中国的尼龙、动物毛皮、各种机械用品因需求不对等引起的巨大的贸易逆差进而出现的白银大量流向中国的现象。最后英国决定用战争的方式打开中国的大门,逼迫清政府开拓新的通商口岸,而舟山正是他们预期中几个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由此爆发了两次定海战役,两次均以清军失败而告终。第一次发生在鸦片战争初期,定海总兵张朝发、知县姚怀祥等先后殉职。第二次发生在鸦片战争的扩大阶段,也称定海保卫战,6天6夜,5000多名守军无一人变节,总兵王锡朋、郑囯鸿、葛云飞先后阵亡,将士捐躯,忠魂昭昭!

        图为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内三忠祠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瞳菲 摄
    之后,同学们参观了相关文物并观看了简述在定海保卫战中牺牲的三位总兵英雄事迹的3D短片。精美的3D技术和演员的精彩演绎让英雄们的抗争、呐喊与绝望跨越百年的时空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图为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内相关文物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瞳菲 摄

       图为解说员为同学们介绍定海保卫战始末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瞳菲 摄
    有人说,这些封建时代的官员们是为了保卫清帝国的统治而战,是封建卫道士,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落后性。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手段与英军现代化武器的不适应造成了一次次的失败。但经过学习和了解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封建思想与时代背景并不能掩盖他们作为炎黄子孙、中华儿女的血性光辉。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们义无反顾地用土枪火炮、用一腔热血与仅有的头颅去对抗坚船利炮的枪林弹雨,他们的勇敢与吼声是实实在在掷地有声的,我们没有立场苛责这些勇敢站出来为人民为血脉而战的先辈们,因为他们已经是这个民族最后的脊梁。每一个民族都需要英雄与信仰,如果他们百年前洒下的热血让你更加珍惜当下的盛世荣光,如果他们艰难挺起的脊梁让你有了不屈的信仰并为之绽放,那么,这就是英雄的精神力量!
3. 宏伟壮观的“三总兵”纪念广场
    最后,同学们共同瞻仰了“三总兵”雕塑,庄重威严的石塑屹立于山顶,“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悲壮沉重与夕阳下生机勃勃的舟山定海遥相呼应,同学们无不感受到今日的安宁幸福由昔日先辈英雄们的鲜血染就,而明日中国的发展与腾飞也必将由我们勇敢前行!

            图为“三总兵”纪念广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瞳菲 摄

从“三总兵”纪念广场往下俯瞰时的舟山定海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瞳菲 摄
      舟山这座美丽的城市的红色精神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心底,在当下人人坚定爱国信念、信仰民族精神、共赴中国梦想的时代浪潮中,我们必将铭记先辈事迹、领悟传承先辈精神,走出新时代新青年的报国奉献之路。(通讯员 李瞳菲)

        图为实践团队员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子豪 摄
 
时间:2022-08-16 作者:李瞳菲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推动儿童性教育,你我在路上
  • 机电学院赴延安宝塔区红色革命纪念馆总结报告
  •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乡间采集显民风,童谣传扬在路上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