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前辈足迹 实现人生价值
2022年8月10日,我前往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陆元九院士事迹陈列馆进行实践调研。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自动控制、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从事惯性器件及惯性导航研究和航天工程控制问题的研究 1941年,陆元九从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45年,成为赴美第一批公费留学生,进入美国深造;1949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仪器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被聘任为麻省理工学院副研究员和研究工程师;195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1965年,主持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液浮惯性技术研究室并兼任研究室主任;1968年,调到航天工业部门工作,历任北京控制器件研究所所长、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担任全国惯导与惯性技术专业组副组长、技术咨询分组组长;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元九院士在国内所学专业是飞机发动机,任助教期间他自学了空气动力学和飞机结构等专业课程,但陆元九院士希望在美国能学到最前沿最新的内容。他在专业名录上看到一个仪器学专业,在国内闻所未闻。勇于挑战的陆元九院士,毅然申请参加仪器学教研室的工作,并获批准。1946年陆元九获批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麻省理工学院。德雷柏教授攻读博士。1949年,年仅29岁的陆元九获得了博士学位,他是第一个在这个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是中国人的骄傲。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此时新生的祖国百废待兴。陆元九院士知道到了为祖国贡献本领的时候了。他一边工作,一边参加进步组织,为回国做准备。由于美方的阻挠,看似简单的回国路,一走就是十一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1956年5月23日陆元九站在了祖国的土地上。
陆元九院士荆棘中拓荒,对我国自动化研究起到开拓作用。1965年,陆元九主持组建了中科院液浮惯性技术研究室并兼任研究室主任。他主持开展了我国单自由度液浮陀螺、液浮摆式加速度表和液浮陀螺稳定平台的研制。在长春,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也在他的主持下诞生了。
在做科研的的同时陆元九还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建所初期,他就组织科研人员开展技术学习和外语学习,还亲自讲授英文和专业课程。在获得“七一勋章”后,陆元九说出他的期待:“希望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们,把创新当作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在党的旗帜的引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科技报国,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我们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陆元九院士生于旧中国风雨无盘的岁月,在战乱中辗转求学,远渡重洋,出国深造,冲破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为我国自动化研究与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通过此次的实践调研,受益匪浅。我们当代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战胜困难,在我党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去,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国家富强。
时间:2022-08-12 作者:陈龙 来源:社会实践采集 关注:
- 奋斗是不灭的战火,振兴是永远的主题
-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广东省鹰嘴蜜桃项目队于2022年8月1日参加为期十天的实践调研活动,了解当地乡村产业对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的影响,响应国
- 08-23
-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心得
- 2022年暑期湖北师范大学勤敏小队实践队开展了“寻访乡村最美教师”的实践活动。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