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上午8时许,一支志愿服务团队在宇爱康复中心负责人沈老师的带领下抵达中心。在这所特殊的家园里,生活着七名“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儿童)。由于其中一名患儿症状较重需要单独照护,团队此行得以与其余六位孩子进行了近距离接触。
探访伊始,沈老师一句坦诚的话语便深深打动了团队成员:“成立这个中心,最初是为了我的孩子。”原来,沈老师的儿子同样是一名孤独症患者。在艰难寻医的过程中,他深切体会到许多家庭面临的共同困境,由此萌生了创办康复中心的念头。在2018年,在池州市政府的支持下,这间容纳七名孩子的小小天地,不仅是他守护儿子的避风港,更成为六名孤独症儿童不可或缺的“第二个家”。“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被看见的机会。”沈老师强调道。
与孩子们的互动虽因语言障碍略显不易,却处处充满惊喜与感动:
一位总爱攥着拼图碎片的男孩,能在散落的百片图板中精准定位每一块零件,一幅卡通图案在他手中迅速成型;身穿黄色衣服的小朋友,抱着几乎与自己等高的篮球奔向球场,虽不主动与人交流,却执着地练习投篮动作,三个球中总能稳稳投入两个;更多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反复叠放积木,有的对着窗户专注地拍打手掌。他们以独有的方式感知着外界,每一个专注的瞬间,都仿佛折射出“星星”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他们并非拒绝交流,而是需要更耐心的‘翻译’。”康复中心的老师解释道。孤独症儿童的世界如同孤岛,需要长期的专业干预才能建立连接的桥梁。团队成员尝试用积木、彩笔等工具与孩子们互动,尽管得到的回应常常是沉默。
此行探访,让志愿者们深刻理解了沈老师常说的那句话:“每颗星星都有发光的权利。而我们能做的,是尽力为他们擦亮那被云雾遮挡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