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春涧鸣雷”志愿服务队充分利用寒假时间,开展了一场针对济宁文化的调研。他们以线上课堂为平台,为初中生带来了一场济宁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知识盛宴,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传承与热爱的种子。
寒假开启,“春涧鸣雷”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的号召,精心筹备此次活动。队员们深入研究后发现,济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资源。他们意识到,通过线上课堂向初中生宣传这些内容,既能助力青少年了解家乡历史、增强文化自信,又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课程设计阶段,志愿者们全心投入。他们深入挖掘济宁历史文化,从古老的孔孟之乡到近现代的红色革命历程,精心挑选典型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及红色遗迹,制作成精美的PPT和视频资料。在历史文化板块,志愿者们化身为历史的讲述者,以时间为脉络,生动讲述济宁的历史变迁,从儒家文化的诞生与传承,到运河文化对当地的深远影响,让学生们仿若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历史的厚重。
在红色文化宣传环节,志愿者们选取鲁西南战役等经典故事,凭借详实的资料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们深刻领会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与爱国精神。
线上课堂采用直播与互动结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们思维活跃,围绕儒家文化经典著作、红色革命战斗细节等内容踊跃提问,与志愿者们热烈讨论。志愿者们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初中生的寒假生活,让他们对家乡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在学生心中种下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种子,助力他们成长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
但“春涧鸣雷”志愿服务队对济宁文化的钻研与传扬并不局限于线上模式,而是采用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方式。
与线上对济宁文化广的广泛认知不同,志愿者们的线下调研中聚焦于实地探访济宁市内多处红色文化遗址以及相关纪念馆,包括羊山战斗纪念地、曲阜师范学校旧址、济宁市文化馆等。考察方法包括现场参观、资料收集、与当地工作人员交流等。
例如羊山战斗纪念地是为纪念解放战争时期在鲁西南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所建的烈士陵园。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战地照片、电文、书信等革命文物,生动展现了羊山战斗的历史背景和英勇事迹。
又像曲阜师范学校旧址是鲁西南第一个党组织——“山东省立二师支部”的成立地,发生了诸多革命事件。礼堂、“工”字教学楼及考棚等建筑均保存完好,并设有纪念馆和图片展览,展示了革命历史和学校的发展历程。
而济宁市文化馆作为济宁市的文化中心,承载着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任。新馆于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拥有完善的设施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文化馆不仅展示了济宁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还积极推广现代文化和艺术,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春涧鸣雷”志愿服务队通过双线并行的方式了解并向年轻一代宣扬了济宁市的文化历史和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而我们也希望在未来,济宁可以继续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创新传播方式,推动红色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深度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