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探究壮族纹样的保护措施及推广路径,2024年8月4日至6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纹韵雅集”团队前往壮族人民聚居地广西南宁开展调研活动。团队成员先后前往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壮锦博物馆主题餐厅等地,通过观察铜鼓、壮锦以及绣球等壮族传统文化产品,收集壮族纹样的典型图案及其文化价值。通过团队成员归纳发现,壮族纹样主要分为四种,分别是动物纹、植物纹、气象纹以及几何形纹。
图为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出的壮锦展示品
然而,团队成员通过走访游客发现,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参观博物馆时并未着重关注到铜鼓和壮锦上的纹样,更多的是以欣赏这些藏品的整体形态为主,年轻人群体更多的是关注纹样的美观程度,而非深入了解纹样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可见,壮族传统纹样文化含义的普及程度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下一阶段,团队将汇总本次调研的数据,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方式进一步挖掘提高壮族纹样普及度的实施路径,与时代发展相合拍,为壮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图为部分团队成员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前进行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