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及中药材产业发展,2024年8月1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中药材调研采样队伍在安康市紫阳县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紫阳县中药材产业现状,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的巴山北麓,地势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发展面临挑战。然而,这里的独特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其成为中药材种植的理想地。为此,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紫阳县以中药材产业发展为核心,力图通过中药材产业的壮大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是响应这一战略,探索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对其未来的推进方向提出建议。
8月15日,调研队伍抵达安康市紫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行了动员大会。安康市中药材示范站站长周自云和紫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上,双方就调研活动进行了详细讨论和部署,明确了调研目标和实施方案。随后,队伍前往瓦庙镇,正式启动了调研工作。
8月16日上午,队员们在瓦庙镇政府集中进行前期准备,副镇长汪思和分管农业主任邹伦根对调研工作进行了部署,制定了“由近及远”的调研路线。队员们首先在新民村、新房村、庙坝村等安置点进行调查,然后深入尚未搬迁的农户村庄,逐步开展调研工作。确定了调查路线后,队员们迅速分组,展开了针对紫阳县中药材产业的详细调研。
调研开始后,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逐一走访了新民村、新房村、庙坝村的安置点及沿途农户人家。通过实地调研,队员们不仅了解了当地农户的家庭情况,还掌握了中药材种植户和非中药材种植户的实际担忧。调研显示,中药材在栽培和销售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同时也体现了基层老百姓在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辛勤付出。调研队员们感慨,推动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支持,更需要深入基层,了解劳动者的真实需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贡献实际的支持和帮助。
8月16日下午,调研队伍访问了紫阳县祥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在瓦庙镇政府和西安工程大学驻村工作队、新房村两委的支持下,于2024年2月成立。合作社主要种植了瓜蒌3亩和黄精50亩,是当地较有前景的中药材合作社之一。创办人杨景朋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合作社的创办过程,并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合作社的田地,展示了玉米与黄精的套种情况。杨景朋表示,希望黄精和瓜蒌能够稳产优质,从而带动合作社的发展,帮助村民致富。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调研队伍将继续深入山区,访问更多农户,进一步了解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情况。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不仅切身体会到党和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殷切期望,也坚定了理想信念,立志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总结来看,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紫阳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调研数据,也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了实际的建议和支持。队员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深入调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