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炙热而明媚,文化新观察小队于8月2号踏上了充满历史韵味梁厝历史文化街区。那金黄色的阳光洒落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每一块石头都仿佛在低语,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轻轻拂过梁厝的屋檐,唤醒了这座沉睡的小镇。文化新观察小队带着满腔的热情与好奇,踏上了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青草香与红砖黑瓦结合的沉香,仿佛是大自然与人文历史交织的序曲,预示着一场心灵与文化的深度对话的开启。
图为永盛梁氏宗祠 陈雨珊 供图
踏入梁厝古街,首先被那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所吸引。红砖厝依山傍水,古朴典雅,每一砖一瓦都透露着闽南人坚韧开朗、沉稳豁达的性格也诉说着闽南人对生活美好的祝愿。这些建筑不仅仅是居住的空间,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诉说着梁厝的过去与现在。沿着青石板路缓缓前行,两旁是各式各样的商铺与手工艺品店。这里既有传统的竹编、木雕,也有融合现代元素的创意产品,新旧交融,相得益彰。我们不时停下脚步,或驻足观赏,或询价购买,感受着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走在过去和现在交相呼应的梁厝,每一步都踏出了历史的回响感受着岁月的沉淀与变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厝文化在新时代下的欣欣向荣。
在梁厝,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永盛梁氏宗祠,它不仅是梁氏家族的精神家园,更是梁厝文化的重要载体。朱熹亲笔题写的“贻燕堂”匾额高悬于门楣之上,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步入宗祠内部,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墙上陶瓷盏拼镶的白象,是梁氏族人家家家户户捐献而成,站在这里,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梁氏族人的意义深远,情谊拳拳。团队成员们也有幸参与了一场关于福州传统婚俗文化的展示活动。在嘉合喜事馆内,一场模拟的传统婚礼正在进行中。新郎新娘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按照古老的仪式进行各项流程。从迎亲、拜堂到入洞房,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仪式感与喜庆氛围。在这里,文化新观察小队的成员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繁华的时代,亲眼见证了福州婚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团队成员们还深入了解了福州“休闲三宝”——平话、澡堂和茶摊。福州的平话是“中国曲艺活化石”,是以福州话讲述并徒歌体唱调的独特说书形式。团队成员们聆听了老艺人用福州话讲述的平话故事,感受了那份质朴与真挚,也感受到老艺人对现在福州方言逐渐失传的惋惜。团队成员们在与老人们交流时,不得不福州话和普通话混杂着用,这种场景让他们感到既尴尬又羞愧。想当年,福州话可是福州人沟通的主要方式,如今却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他们不禁要问,如今的年轻人,还有多少人能够用单纯的福州话流畅地聊天呢?再来说说澡堂和茶摊,这两者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宝地”。在澡堂里,可以忘却一切烦恼,沉浸在热气腾腾的水汽中,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而茶摊,则是人们休闲聊天的绝佳场所。一杯香茗,几份点心,就可以让人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享受生活的美好。
团队成员们坐在茶摊边,老人们用最质朴的语言讲述了梁厝的过去与现在,讲到激动之处,泪眼朦胧,团队成员们也被梁厝的故事和老人们的真诚的话语打动,暖流涌上心尖,也哽咽的提出了几个问题,在对话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家乡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在他们的讲述中,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党领导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伟大成就以及梁厝文化在新时代下的勃勃生机的。老人们还为我们泡制了地道的岩茶。他们手法娴熟地温壶、烫杯、投茶、冲茶……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仪式感与生命力。团队成员们围坐在他们身边,品着茶香四溢的岩茶,聆听着那些关于传承坚守和创新的故事。在他们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们也亲手尝试泡茶,虽然技艺生疏,但那份对梁厝文化的敬意和对茶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却油然而生。

图为梁厝得辉梁公家庙 苏凡茜 供图
在那悠长的午后时光里,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茶摊的木桌上,金色的光斑与周围古朴的景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和谐的画面。团队成员与老人们分享着彼此的故事,从个人经历到家族往事,再到对梁厝未来的憧憬,话题不断延伸,情感逐渐升温。
老人们提到,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梁厝古街迎来了新的生机。一些原本破败的老宅得到了修缮,古街的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这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了梁厝的深厚文化底蕴。更令团队成员们振奋的是,年轻一代也开始积极参与到梁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来。他们利用互网和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手工艺与时尚元素相结合,打造出既具有地方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新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还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了梁厝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