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0日,“常州工学院高频重载大行程液压阻尼器多向振动试验平台”科研团队前往瞿秋白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瞿秋白纪念馆正门。
在参观瞿秋白纪念馆之前,让我们先来大致了解一下这位英雄人物。
瞿秋白,生于1899年1月29日,于1935年逝世,享年36岁。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毕业于北京俄文专修馆。瞿秋白又名瞿双、瞿爽、瞿霜。一生有两任配偶,原配:王剑虹,继任:杨之华。代表作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多余的话》。瞿秋白生平是中国共产党领袖之一,曾翻译过《国际歌》。
瞿秋白纪念馆
走进瞿秋白纪念馆,我们会看到一个专门的展厅,进入展厅便是瞿秋白的雕塑,让人眼前一亮,仿佛本人一样。展厅的两边都是瞿秋白的生平事迹,一一看过便会发现瞿秋白的一生不算是安生,颇是曲折的一生,被抓捕过也被威胁过。

图为瞿秋白先生铜像。
进入纪念馆,左边是几个大字“为大家指一条光明的路”。几个大字下面是“前言”、“年表”,上面记录这瞿秋白的重要事迹和他的一生。“为大家指一条光明的路”是瞿秋白先生青年时期就确立的远大理想,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瞿秋白毅然的投入了革命生涯,为救国救民而奋斗终身。瞿秋白是中国革命道路的一位重要探索者和开拓者,他将马克思主义积极宣传,并且注意结合了中国的来加以应用。瞿秋白短暂的一生,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早期从事理论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信仰与理想,责任与担当,崇高思想与品德风范,始终闪耀着优秀共产党人的光辉,是当代年轻人的榜样。“年表”记录着瞿秋白一生的事迹,详细且精准。在瞿秋白年仅20岁时,就作为他的大学学生会代表参加了五四运动。21岁作为《晨报》记者出国采访,最早想中国反映了当时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的样貌。22岁加入共产党,并以记者的身份参加第三次代表大会。23岁回国后,主编并出版了两本著作,参与了《向导》的编辑。同年还参与了筹办上海大学,宣传马克思主义……

图为瞿秋白纪念馆内部。
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这种感觉,是我对于你说话的时候,和对自己说话一样,和自己和自己商量一样——瞿秋白。
在纪念馆里面,有一面墙上挂满了照片,照片上满是瞿秋白几年几月几日所见何人,在哪里见,又是干了些什么。历史很好的记录了这些,好让后人揣摩,明白先生的果敢,理解先生的所为。瞿秋白先生活得坦坦荡荡,一生清清白白,不惧怕党的考察,不畏惧敌人的拷打。这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
瞿秋白的生平
杨之华:知道有生命危险,为什么还要参加革命?
瞿秋白:总要有人走在前面,准备牺牲,为大众开辟一条通向光明的出路。
瞿秋白纪念馆是一座林荫小道旁的建筑,不靠近喧闹的街道,脱离了城市的喧嚣,这与瞿秋白先生的性格十分相符。
瞿秋白英勇就义的事情还是十分感人的。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瞿秋白先生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初,由于瞿秋白先生肺病加重,中央决定送他去上海进行治疗,但是,在福建当地一处被反动武装保安团发现后,随行人员突围失败且被捕。随后,他说自己是个医生,虽然被敌人拷打审问,但依旧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但终究还是出现了叛徒,叛徒出卖理论他,他被当作共产党要犯关押在国民党师部。国民党考虑到瞿秋白先生的影响力实在是大,于是就用尽各种手段逼迫他投降,但瞿秋白始终不为所动。瞿秋白先生说到:“我情愿做一个不识时务笨拙的人,不愿做个出卖灵魂的识时务者。”蒋介石见劝瞿秋白投降不成,便下令对瞿秋白就地枪决,还要照相查验。在6月18日这一天,狱中的瞿秋白穿好衣衫,两手一背,缓缓走出囚室,在国民党的看管下,来到了中山公园凉亭,坦然说道:“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是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是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说完这些,瞿秋白便信步走向邢台,边走边唱《国际歌》和《红军歌》,嘴里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顺利万岁”、“共产主义万岁”口号。到达刑场后,瞿秋白先生便找到一片草坪,自己静坐在那里,微微一笑,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后,瞿秋白先生饮弹洒血,从此就义,年享36岁。星辰陨落。光辉永存。瞿秋白的信念与理想,热血与担当,不仅在历史的天空中璀璨夺目,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依旧闪耀着万丈光芒。
1920年10月16日清晨,以为21岁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小青年,在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登上列车,开启了远赴苏俄的行程。他说,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我愿去,我不得不去。这位满怀理想的进步青年,就是瞿秋白。瞿秋白位列常州三杰之一。
瞿秋白故居一看就有一种大户人家的感觉,至少家庭良好,不会是贫民人家。瞿秋白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书香门第的家庭。但是,辛亥革命之后,瞿家落败,瞿秋白只得西赴汉口,寄居于在京汉铁路局当一个小小的翻译的堂兄家中,同时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文。1917年,瞿秋白的堂兄调到了北洋军府外交部任职,瞿秋白也同他一起来到北京,随后考入了不收学费的俄文专修馆。瞿秋白除了学习俄语,英语,法语之外,还对文学,哲学,佛学也有非常大的兴趣。在北京的日子里,瞿秋白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同时他的思想也受到了质的飞跃。因此,当得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要派记者到苏俄的消息后,本身就精通俄语的瞿秋白毅然决然的立马报名了,不出意外很快他也被聘请为特派记者。在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对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知之甚少,甚至视为畏途。就连瞿秋白的堂兄都说这是“自趋绝地”。面对亲人和朋友们的不理解。实际上,瞿秋白是想借这次机会,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实地考察,以此来寻找到一个可以改造中国的办法。

图为瞿秋白故居。
参观瞿秋白故居,必然是怀着崇敬之情的。“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刻在瞿秋白纪念馆的纪念碑上。如此震撼的两句话。馆内,有些地方布置了瞿秋白以前用过的桌子,书桌等等。充满了生活气息,陈旧的摆件,落灰的文献。这些文献还有照片实物为我们这些后人深刻解读了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袖,瞿秋白先生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努力和奉献。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参观结束瞿秋白纪念馆后,我已经被这位先生的事迹所感动,我认为这是一位十分合格的共产党员,他一生都在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做出他最大的努力。我想,在当今社会,能做到瞿秋白先生这样的已经少之又少了。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即使知道是一条不归路,但依旧冲在了第一线,为所有中共谋机会,造可能,创造奇迹。虽然最后死在了国民党手上那个,但依旧走的潇洒。国民党之所以会处决他,还是因为瞿秋白在共产党心目中的地位太高,影响力太大,处决他会让工党产生畏惧。蒋介石不远万里都要处决掉瞿秋白先生,足以证明瞿秋白先生也让这位领导人感到畏惧,所以才要立马处决他。
瞿秋白纪念馆还有一部分在展厅的旁边,里面完美的展示了先生的家。内还设有学术厅和影视厅,除此之外都是瞿秋白一家的面貌。有里到外,满满的都是细节,不论是一口井还是一张床,都是精心还原。走进瞿秋白家的卧室,我发现瞿秋白父母和他自己的卧室都是非常干净整洁的,即使是杂物也依旧摆放整齐。

图为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卧室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民国二十四年六月十八日晨,闻瞿末已临,赴卧书绝笔:“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七日晚,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身处仙境,翌日读唐人诗……”
透过岁月的烟尘,时间的洗礼,纪念馆和故居充满了历史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不论是邢台牺牲还是远赴苏俄,宛如就在眼前,触手可及。时间将这些尘封,记忆将他们掀起。高唱国歌是他最后的倔强,是他对祖国最后的告别,希望祖国不要忘记曾经自己付出的努力,望人民不要辜负自己所做的一切,祝新中国成立,祝中国在全世界面前站起来了。
瞿秋白纪念馆记录着历史,也纪念着瞿秋白先生!望祖国昌盛,欣欣向荣!望瞿秋白先生好!红色的血染红了瞿秋白的衣衫!红色的血浸透了鲜红的五星红旗!红色遗址——瞿秋白纪念馆!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在瞿秋白同志故居前合影。
(通讯员 常州工学院 李婕 蒋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