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烟接杳冥,远山蒙黛色。实践团循着从古茶林中传来的悠悠茶香寻去,草木葳蕤,层林掩映,茶花盛开,茶人往来。公元10世纪以来,布朗族先民发现和认识了野生茶树,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与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了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显示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和智慧。而今,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伴茶而歌、因茶而舞,也借茶致富,使之成为人类生存与自然生态共生共荣的典范,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不二法门。参乔木雄伟壮阔
万物有灵,正是这份信仰和敬畏,使得当地村民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论是近50米高、枝繁叶茂、层叠横亘、密密麻麻挂着70多个蜂巢的“蜂神树”古榕树,还是自然而然在南北村界形成天然寨门的“公主榕”古榕树,都是因为村民们严格遵守古老的教诲和约定俗成的规矩,才使得生态环境至今未受破环。 生态环保之路,是景迈山村民们世世代代一直坚守的路,也是当下实现乡村振兴,兴业富民的路。不仅保护了蜂神树、公主榕和古茶林自成一体的生态体系,也维系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振兴之路
2023年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文化遗产。景迈山申遗的过程,正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迈进的历程,未来走的也是“文化遗产”带乡村振兴的路。
茶、山、人共同谱写的传奇,有几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在探讨景迈山的未来发展方向时,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关键词——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又该如何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我们听听景迈村村民们的声音,一同探寻问题的答案。
景迈山是古老的,同时也是年轻的、有活力的,既保持了特有风貌,也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气象。作为景迈山保护发展的参与者和守护者之一,质朴的景迈村村民遵循着先民的教导,与绿林中的茶叶共生,走出了绿水青山世代相传、点绿成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人在草木间,是为茶,更是世遗景迈山藏育的千年文化,景迈山不仅是大自然赋予的奇迹,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生生不息,自然漫发,景迈山用最美的方式,一步一步走向繁荣富强,令世人为之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