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果团儿”于2024年7月下旬分别前往福建、湖北和河南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调查多地果园农药肥料使用情况,实地了解当下果蔬种植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向当地农户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施药方式,助力绿色农业发展。此外,团队成员一同驱车前往漳州市华安县高石村,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高石村致力于对周边生态资源采取保护和开发并举的措施,尽量保持乡村原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团队成员在老师的指引下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与勘测仪器当地的水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地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水质检测标准》中对二类水的规定,这也说明了当地水环境是极好的。
绿色施肥引领钦蜜九号品质升级
7月20日,团队成员一同前往福建省华安县草坂村百香果种植园。据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联络人陈立胜介绍,近年来草坂村引进黄金百香果的优良新品种——钦蜜九号。钦蜜九号挂果能力强,产量较高,随着草坂村创新种植管理技术,黄金百香果品质有了很大提升,平均售价约是原有紫皮百香果的3倍 ,农户们种植热情大涨。在施药方面,种植户们多使用农家有机肥料,很少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也是当地百香果品质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草坂村百香果种植园调研讲解王诗焰摄)
新型肥料助力草莓高品质生长
7月22日,团队成员前往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草莓采摘园。据草莓采摘园管理者讲述,草莓施肥期主要分为定植前和生长期,每次施肥都根据草莓的生长特性而有所不同。在该草莓种植园主要选用新型肥料,为生物活性菌肥、有机水溶肥两种。这些肥料富含多种益生菌体和微量元素,能有效提高草莓的抗病能力和生长品质。

(夷陵区草莓采摘园实拍图 吴天佑 摄)
推进科学施肥,蜜柚品质再提升
8月2日,团队成员前往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琯溪蜜柚种植地进行调研。期间了解到全县90%的农业人口从事涉柚产业并享有“世界柚乡、中国柚都”的美誉。据农户张坤德介绍;“早年施肥全凭个人感觉,并没有施肥精准化的意识,每棵树最多能施十斤。而现在已经减到两三斤即可。”事实证明,肥料减量并不会影响果树产量,而科学施肥可以做到增产。
关于农药残留的问题,平和县也做出了相应的整改。早前采用人工喷药作业,农药残留过多,多数流向土壤。不但污染土壤,也影响蜜柚品质。而现在大部分种植户采用无人机喷洒,大幅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农药配比更加科学合理,省药省工更增收。

(琯溪蜜柚实拍图 沈佳希 摄)
科学施肥与技术指导助力葡萄园产业提升
8月6日,团队成员分别前往福建省莆田市葡萄种植园区和江西省萍乡市葡萄种植园区进行调研。据农户介绍大多采用化肥和有机肥相结合的方式施肥。春季萌芽期多使用有机肥,结果期对营养需求较高,会选择性的施加氮肥、磷肥、钾肥及复合肥等促进果实膨大与养分积累。但也有农户表示在施肥过程中存在盲目性,缺乏科学的施肥指导。根据先前的走访调研中了解到的相关问题解决方法,我们的团队成员向当地农户提出定期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指导,特别针对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发布最新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等建议。

(葡萄种植园调研讲解 黄冰凝 摄)
有机肥与化肥结合助理品质升级
实践活动期间团队成员还前往了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地区石榴种植基地和福建省福州市龙祥岛生态采摘园,对当地的石榴和无花果进行调研。当地农户普遍重视有机肥与化肥的结合使用,与之不同的是在有机肥选择方面当地农户更青睐于使用腐熟农家肥和饼肥。

(无花果采摘实况图 李欣悦 摄)

(石榴种植基地实况图 苏怡玮 摄)
通过本次果园农药使用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果农在农药选择和施用过程中有一定的盲目性。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和肥料不仅能有效控制病虫害,还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果园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后期我们将继续扩大调研范围,为果农提供更多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助力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
撰稿人:郭晓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