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源于心,下乡情:三农PPP护生态,政企民合作绘绿图

发布时间:2024-08-27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源于心,下乡情:三农PPP护生态,政企民合作绘绿图
 “县宁方国泰,村静则民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其中PPP治理模式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推动乡村生态治理的重要力量。为探索乡村生态治理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改善,深刻了解“PPP”模式在乡村生态治理具体产生的影响,7月,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源于心,下乡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江苏省泰州市,对姜堰区、海陵区等十几个乡村街道进行了关于村庄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的调研。

PPP治水显成效,绿动周棣村新貌
7月5日,团队成员前往海陵区各村了解当地污水处理情况。团队成员有幸联系到周棣村杨书记,经过杨书记的介绍,团队成员了解到,多年前周棣村环境状况并不乐观,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但自从2019年PPP污水处理项目实施以来,水环境有了显著改善,还引来了白鹭等鸟类栖息。在后期运维方面,企业定期检查维修,村委配合监督,污水处理效率节节升。项目投入使用后,群众满意度接近百分百,村委书记表示将继续努力,为打造绿色乡村不懈奋斗。

图为团队成员与杨书记合影 王诗田摄

政企村联动,大杨展新颜
7月6日,团队成员前往姜堰区三水街道大杨社区,大杨社区党委书记姜东洋、居委会委员姜芬芳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与实践团队进行友好合作,建立一处大学生实践基地。随后社区负责人向团队成员介绍ppp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因户制宜的方案、匠心独运的巧思、政企村的联动,使ppp污水治理项目成功落地。大杨社区旧貌换新颜,蓝天依旧绿水长流。
 
 
 
图为团队成员与大杨社区签订实践基地 王诗田摄

环保项目燃希望,甸河村民盼新篇
7月7日,团队成员前往江苏省泰州市白米镇甸河村。对白米镇的村民进行采访。白米镇的村民们纷纷表示,希望未来能够继续推进更多类似的环保项目,进一步改善家乡的生态环境。团队成员在采访中感受到,PPP污水处理项目不仅带来了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信心。

图为团队成员与甸河村污水处理工作人员合影 王诗田摄
联盟村PPP治污,新技引领绿色路
7月8日,团队成员来到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联盟村进行走访调研。团队成员首先对联盟村杨书记进行一次深入访谈,团队成员了解到村委会在PPP污水处理项目中主要起到宣传,深度参与设计和矛盾调解作用。
 
 
图为团队成员对杨书记进行采访 王诗田摄

村委会周主任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联盟村的基本情况及当前污水处理项目的进展,并带领团队成员前往PPP污水处理项目的现场进行参观。周主任表示,PPP相关污水治理项目灵活应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根据不同村落、不同地形和不同人口数量,通过专家论证、实地考察等方式,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验和开发力度,因地制宜创新引入灵活多样的处理工艺,变以往“人工湿地”单一处理模式为“AO一体化、EPC+O”多种处理模式,切实降低运维成本、减少土地占用、提升管理效能,全方位打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新局面,大幅提升污水处理水平。
图为周颖主任向团队成员介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王诗田摄
从周棣村的水质改善到大杨社区的新颜展露,从甸河村村民的殷切期盼到联盟村技术创新的引领,每一个案例都生动诠释了PPP模式如何通过政企村三方的紧密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这种创新的治理模式,不仅解决了乡村污水处理的难题,更激发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为乡村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展望未来,队员们有理由相信,在PPP模式的持续推动下,乡村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一幅幅绿色、和谐、繁荣的美丽乡村画卷将在中华大地上徐徐展开。
投稿:财政与税务学院 盛舒晨
审稿:财政与税务学院 冯涵
作者:南京财经大学 朱妍霖 赵零露 黄静文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学习黄河生态治理,感悟黄河精神文化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