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安大学赴安徽合肥、黄山“科技助农,非遗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参观走访了绩溪徽墨文化园,既感受到了徽墨文化的悠远传承,又深刻学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业在振兴城镇经济,助力乡村发展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安徽绩溪位于中国东部的黄山脚下,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中以徽墨文化最为著名。徽墨作为中国四大名墨之一,与湖笔、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誉为“墨中之王”。”文化园负责人胡先生向我们谈到。
通过胡先生的讲解,队员们了解到:徽墨的制作始于唐代,盛于宋元,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绩溪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原材料,如上等的松烟、桐油等,成为徽墨制作的中心。徽墨制作过程复杂,需经过炼油、制烟、调和、成型、干燥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求极高的技艺和经验。
除此之外,徽墨有质地细腻、墨色纯正、书写流畅、久存不褪等特点。绩溪的徽墨制作技艺传承千年,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制作方法,还不断创新,推出了多种形式和风格的墨锭,如龙凤、松鹤等图案,既实用又具观赏价值,深受书画家和收藏家的喜爱。在胡先生的一番耐心讲解之后队员们又亲自上手体验了锤墨,描金,制作手形墨等传统徽墨手艺制法,切身感受到徽墨文化的独特魅力。
“绩溪的徽墨文化不仅体现在墨锭本身,还包括与之相关的丰富民俗和文化活动。”胡先生如是说道。每年,当地都会举办徽墨文化节,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如制作演示、书画比赛、文艺表演等,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徽墨的魅力。此外,当地还设有徽墨博物馆,收藏和展示历代徽墨精品和制作工具,为研究和传承徽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事后,胡先生向我们谈到非遗徽墨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首先,徽墨产业的繁荣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徽墨的生产需要高质量的原材料,如松烟、桐油等,这些材料的种植和加工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徽墨的包装、销售和宣传等环节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的就业。
其次,徽墨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购买,推动了绩溪的旅游业发展。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徽墨制作过程,还可以参与体验活动,增强了对徽墨文化的认知和兴趣。这种文化旅游的形式,不仅提升了绩溪的知名度,还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链效应。
绩溪通过发展徽墨非遗特色产业,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收益。不仅增强了当地居民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还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为绩溪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