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当前兴趣教育现状,7月20日至8月10日,广西师范大学“万众一心”实践团队的成员在广西、广东开展主题为“爱心教室”的兴趣课程支教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关爱教育学生,助力兴趣教育公平的实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此,团队成员设置了绘画、手工、美术、体育等多种兴趣课程,为有需要的孩子们提供课外拓展类知识辅导。
在“爱心教室”活动的课程设置上,团队成员重视“五育并举”,将绘画课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的故事吧,你们知道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吗?”课堂上,团队成员正在向学生展示传统节日相关图片,并讲解节日故事,学生瞬间被有趣的故事吸引。讲解完节日的故事,团队成员拿起水彩笔,向学生示范绘画。谈及授课感受,团队成员表示,大多数学生对在课堂上十分专注,但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还需要仔细思考和打磨。

(图为“爱心教室”课堂中孩子们合作完成绘画作品 潘致君供图)
手工课上,团队成员吸取此前授课的经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置了不同难度的课程内容。课堂中,一位学生对折纸的步骤不是非常理解,团队成员注意到这位学生的情况,上前询问并耐心指导,最终合作完成了折纸花的制作。

(图为团队成员与学生共同完成折纸作品 陈敏怡供图)
本次支教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不仅锻炼了师范生技能,感受志愿服务的魅力,也对目前兴趣教育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团队成员能总结经验,继续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