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追梦,寻脉三晋 探寻乡村振兴之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价值与发展潜力,2024年7月-8月,山西师范大学校团委“青春追梦,寻脉三晋”社会实践队奔赴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忻州市、运城市多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力量探寻乡村振兴新的活力与希望。
探寻清徐古艺,触摸三晋文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清徐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素有“葡乡”、“醋都”之称,县内资源丰富,特产众多。
在水塔醋业宝源老醋坊,队员们见证了传统酿醋工艺的每一道精细工序。从精选优质原料,到蒸煮、发酵、淋醋,再到陈酿,每一步骤都严格遵循古法。通过引导员的介绍,队员们了解到,酿醋过程中使用的这些古老技法能够保留陈醋最地道的口感和风味,是山西水塔醋业酿醋最宝贵的技法,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见识了各项工艺之后,团队成员们来到互动体验区,品尝了来自不同年份、不同工艺的成品醋,从舌尖上领略传统酿造魅力。此行,企业负责人还为队员们介绍了企业在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作出的贡献。
图为实践队参观水塔醋业宝源老醋坊。郭致宁 供图
跟随走访的进程,实践团队前往清源水城。在交流探讨中,当地负责人介绍到他们利用现有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秉承着“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建设清源水城,同时,水城“周周有社火,月月有大型活动”,以此来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随后,队员们深入清源水城周边的农村社区,继续走访,探寻当地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广度。
在清徐的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了山西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详细参观了砖雕艺术品展览,并亲手尝试泥塑创作。在与专家面对面座谈的过程中,成员们认真聆听艺术家的创作心得,并与之共同探讨了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传承与发扬砖雕艺术。实践队成员还参与到博物馆开展的文化宣传讲座活动中,为适龄小朋友宣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
探访古香古韵,感悟科技振兴。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忻州古城的主要建筑三庙一院,包括关帝庙、泰山庙、财神庙和秀容书院。此外,古城内还聚集了众多文创商店和非遗项目,如面塑、剪纸等,队员们在这里见证了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除此之外,古城内还有当地的特色美食和手工作坊,比如醋坊、酒坊、酸奶坊等。
队员们通过采访当地工作人员,了解到古城积极寻求多样化的发展,增加节目表演,例如打铁花、火壶等,推出集章打卡的方式进行推广。
“现在城区的建设越来越好,百姓的生活也更加幸福,同时,游客的增加也为居民带来了更多的收益。”受访商户这样说道。
同时,队员们了解到古城为鼓励大学生学成回报家乡,在古城开发文创产品,充分利用年轻人的优势,古城还设置了文创产品街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岗位,不仅对宣传古城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帮助,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随后,队员们来到了忻州南关村,这里是现代农业科技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地。
南关村智慧农业示范园共有23个大棚,主要种植瓜果蔬菜,使用滴灌方式,排水使用暗管,分批分期种植作物,一茬玉米一茬菜,收获间期短,积极响应“千斤粮,万斤菜”的口号,打造了优秀玉米品种示范园。“大棚温度可以达到20°-21°,到了冬天也可以种植蔬菜水果”,负责人介绍道。
队员们与园区的技术人员深入交流,了解智慧农业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感受科技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南关村智慧农业示范园不仅注重农业生产本身,还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园区与多所职业学校和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服务产业的技术型人才,通过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让学生们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为乡村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
图为园区负责人为实践队成员介绍园区。李盈鲆 供图
相约沟东槐海,寻觅发展真经。三路里镇,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自然馈赠的小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此次社会实践队的目的地——沟东村,正是这一发展浪潮中的璀璨明珠,其双季槐产业如同一股清泉,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村委会志愿者的带领下,队员们实地考察了双季槐的生长情况,了解了双季槐的培育过程、市场价值及其对沟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通过负责人的详细讲解,队员们了解到,双季槐既有国槐喜阳、抗旱、耐瘠薄的特性,又克服了国槐生长周期长,产新慢,产量低的缺陷,以其独特的生长周期和高产特性,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还显著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成为沟东村乃至整个地区农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图为沟东村村民讲解双季槐。扆舒婷 供图
参观完双槐树种植园后,队员们采访了山西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党支部书记雷茂端,他向队员们讲述了自己从最初尝试种植双季槐,到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的艰辛历程。
“2017年,由于市场的更新变化,双季槐产业走向谷底,为了继续占据市场前沿,我们必须实行高质量转型,经过多年研究,这几个新品种芦丁含量达到30%到40%,比双季槐高出1倍以上,比充斥我国市场的越南槐米的23%高出7个点到17个点,村民收入也变得更为可观。”雷茂端说。这位扎根乡土的农业专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带领沟东村村民走上了双季槐种植的致富之路。
在随后的采访中,队员们围绕双季槐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未来规划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诸多问题。雷茂端同志也提出现在乡村发展仍然面临着人才缺乏、资金不足、设施落后等问题,乡村振兴道路任重而道远。
用脚步丈量乡村,用青春助力振兴。通过这次实践活动,队员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见证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山西师范大学“青春追梦,寻脉三晋”社会实践队将继续秉持初心,将所学知识与乡村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中收获,在实践中成长,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努力向农业繁荣、农民富裕、农村和谐的美好目标迈进。
图为山西师范大学实践团队。李盈鲆 供图
(通讯员 罗洋 王思宇 张凯丽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