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路上|汉绣传韵
2024年7月14至20日期间,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开展了以“汉绣传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绣的魅力。
武汉汉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构图、精湛的绣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地域特色。然而,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汉绣面临着传承人才短缺、市场认可度不高等挑战。因此,深入调研汉绣的现状,探索其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对于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为保护和传承发扬汉绣,实践团一行人通过一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现汉绣的独特魅力。
汉绣探秘:博物馆深度体验
7月14日来到武汉汉绣博物馆,进行了有关武汉汉绣的参观。由博物馆讲解员或活动负责人带领参观,详细介绍汉绣的历史、工艺特点、代表作品等。我们近距离欣赏汉绣作品,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古黄鹤楼》图等,感受其精湛的绣工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讲述中,实践团成员切身体会了汉绣之悠久文化,加深了实践团对于汉绣的理解和认识。
汉绣传承:中南财大校园宣讲会
7月15日来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进行了线下的有关武汉汉绣的宣传。实践团收集并整理汉绣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技艺特点、代表作品等相关资料,制作海报、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实践团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确定宣讲地点和时间,进行讲述汉绣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在湖北地区的独特地位,解析汉绣所蕴含的文化寓意、美学思想及社会价值和介绍汉绣的针法、色彩运用、图案设计等独特技艺。通过此次宣讲活动,师生们领略到了汉绣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汉绣技艺体验:任炜工作室套针之旅
7月16日来到汉绣任炜汉绣工作室,进行了有关汉绣的体验。实践之初,工作室的老师先为实践团详细介绍了汉绣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及基本针法。套针,作为重点讲解内容,其特点在于通过不同长度、不同角度的直针或斜针层层叠加,形成色彩丰富、过渡自然的图案效果。老师耐心地展示了套针的基本手法,从握针姿势到针线走向,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准。随后实践团使用套针开始绣制,将所学的套针运用到简易的“龙“图案的绣制当中。由于时间有限,实践团大致完成轮廓的绣制,细节留作课下实践作业,由实践团自行完成,于实践项目结束会议上进行成果展示。
非遗对话:任炜老师揭秘汉绣文化精髓
7月17日实践团进行了对任炜老师有关汉绣等非遗传承的专门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汉绣是湖北的地方绣种,它以湖北的地方元素为主,它与苏绣的区别有以下两点:从图案上讲,苏绣讲究写实,而汉绣更注意装饰性;从颜色上讲,苏绣注重在色彩上面表现得清新淡雅,汉绣则是浓墨重彩,色彩比较艳丽,这与湖北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在图案的运用上,汉绣也会根据不同要求被用在适合的场所。例如,“六”“绿”“鹿”在武汉话中的发音相同,所以会采用鹿和鹤的组合图案在寿堂场景中去表现。各地的绣种无论是从图案的形式还是色彩上都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性格特色息息相关,汉绣讲究的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故以装饰性的图案为主。在表现形式上,汉绣以平襟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襟绣结合使得作品颜色靓丽,装饰性味道更浓。任老师以自己非遗传承人的视角现身说法,在讲述中,实践团成员切身体会到了汉绣之悠久历史,加深了实践团对于汉绣的理解和认识。
直播新韵:纫珮汉绣工作室云游体验
7月18日来到了纫珮汉绣工作室,实践团体验了汉绣直播。在工作室里,实践团成员见到了那些悠久的文化积淀。工作室内部布置简洁而雅致,墙上悬挂着精美的汉绣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是历经数月甚至数年才得以完成的杰作。与工作室的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他们一直致力于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如直播平台,来传播和推广汉绣这一文化瑰宝。实践团成员有幸参与到今天的直播活动中,目睹汉绣的绝美过程,以及背后的匠心和智慧。
汉绣入民心:居民区非遗文化普及行
7月19日来到武汉某居民小区,进行选传汉绣非遗文化。小组采取趣味问答、随机采访和分发宣传单的方式,与当地居民深度互动,了解居民关于汉绣的看法。并准备了汉绣织品和纪念礼物送给参与活动的大众。并将采访所得的信息一一记录,为后续的活动推进和宣传做准备。本次深入居民区调研,实践团成员对汉绣宣传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瑰宝,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递着温暖的人情,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无论是诗词歌赋的韵味,还是书法绘画的艺术魅力;无论是传统节日的欢乐氛围,还是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弘扬。而汉绣作为我们湖北地区当地的非遗文化,更应该被更多人看到和了解。
汉绣绮梦: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织锦之旅
在为期数日的汉绣文化探索与传播项目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入武汉的多个角落,从博物馆的静谧展厅到工作室的生动现场,再到居民区的热闹街头,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地体验并传播了汉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项目初期,我们在汉绣博物馆的参观中,通过讲解员的细致讲解,对汉绣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代表作品等有了初步但深刻的认识。博物馆中的《古黄鹤楼》等经典作品,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汉绣精湛的绣工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任炜汉绣工作室和纫珮汉绣工作室,我们亲身体验了汉绣的制作过程。从套针的基本手法到复杂图案的绣制,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通过亲手操作,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汉绣技艺的复杂性和艺术性,也更加敬佩那些默默坚守在传承一线的非遗传承人。
在纫珮汉绣工作室,我们见证了现代科技手段在非遗文化传播中的应用。通过直播平台,汉绣的绝美过程和背后的故事得以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给更多的人。这种创新的传播方式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为我们未来的非遗文化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居民小区的宣传活动中,我们采取趣味问答、随机采访和分发宣传单等多种方式,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的互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居民们对汉绣的认知程度和兴趣所在,也收集到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反馈将为我们后续的活动推进和宣传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此次项目,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汉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也提高了自身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保护工作,通过更多的创新方式和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瑰宝。同时,我们也期待与更多的非遗传承人、文化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携手合作,共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朱婧萱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湖医学子:携手童心,共造七彩梦
- 为减轻父母带孩子的压力,增强6-12岁儿童的自我管理意识,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2024年7月湖北医药学院七彩社区暑期社会实践队,响应
- 08-22
- 携手童心,共绘彩虹--暑期托管初体验
- 为减轻父母带孩子的压力,增强6-12岁儿童的自我管理意识,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2024年7月湖北医药学院七彩社区暑期社会实践队,响应
- 08-22
- 暑期实践
- 村委会做志愿者打扫卫生、指挥车辆
- 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