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赴浙“戏曲进校园”调研小分队:姚腔古韵满学堂

发布时间:2024-08-22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自2017年《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出台以来,全国各地戏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部分学校已取得突出成就,现有必要对政策实施状况开展调研,整合普适经验,推进项目深化。据此,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赴浙“戏曲进校园”调研小分队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分散考察优秀示范基地的成功案例。2024年8月19日,团队成员周逸翔来到余姚市肖东第一小学参观学习,并与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姚剧)代表性传承人徐百昂先生进行访谈。

       姚生体验,剧史回廊

  2019年,肖东一小建成富诚姚剧文化体验馆,以可触可感的形式,叙述着姚剧的传承历史和肖小“姚剧进校园”的赫赫事迹。在前校长徐老先生的带领下,周同学来到展馆,近距离感受姚剧魅力。


图为富诚姚剧体验馆  周逸翔摄。

  “让我将姚剧浅显的说给你听。”入馆后抬头所见,便已开门见山,彰示了文化馆的宣教意义。场馆四壁以丰富的图文介绍着姚剧的唱腔、器乐、经典剧目等内容,引导着低龄段学生在古色古香的氛围中了解姚剧的艺术躯壳。


图为体验馆内景  周逸翔摄。

  文化馆还充分发挥了铭刻历史的功用。2003年,肖东一小完成更改校名与“姚剧进校园”两件开创性大事,姚剧以此成为肖小引以为荣的文化名片。因此,校史发展、姚剧简史、姚剧进校园的历程等时间线索,同样作为该馆的核心板块之一,记录着肖小与姚剧同喜共悲的一路凯歌。

  在姚剧馆的回廊一隅,还为同学们搭建了“快乐戏园”小舞台,这是肖小“有声有色”的教·演平台。据徐老先生回忆,学生们在这儿穿上戏服扮上相,开展过无数次小演出,后座每每人满为患,热闹非凡。他还热情邀请了周同学,尝试一下姚剧戏服,切身体会唱念做打与服饰之间的微妙关联。


图为“快乐戏园”小舞台  周逸翔摄。

       姚剧入校,学誉昭彰

  作为早期实践且收获颇丰的先锋校园,肖东一小已获得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浙江省首批艺术特色学校、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宁波市戏曲进校园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这十数年来的办学成果也是徐老先生深感欣慰的。

  在参馆过程中,徐老师为周同学介绍了他们精心打造的校本教材《小学生学姚剧》,该书以系统性的编撰辅以教学CD,多通路地为学生们提供了美育的资源。“在每堂姚剧课上,我们的教师运用教材和多种教学手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调动学生学习姚剧的兴趣,让学生在老师们演奏、演唱中感悟到姚腔姚韵的艺术魄力。”同时在课后,他们也能够自行凭借光盘,品味余韵悠长。

  “我们学校,姚剧新苗也在不断涌现。”徐老师顺势指向了“校园明星”展示墙,这些照片留住了一批批学生学习姚剧的美好回忆。老师补充道,他们不仅多次斩获了戏剧比赛的金奖,为校争光,更有不少同学未来以戏曲为业,考上上海戏剧学院、余姚姚剧团等,成为了真正的戏曲演员。

  此外,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台、电视台让学生进行姚剧唱腔展示,并把经典姚剧唱段作为午间音乐来播放。“我们还举行‘我爱姚剧’征文比赛,姚剧演唱会和评比‘校园姚剧小明星’等活动。”从大量的举措与成就中,足见肖东一小对“姚剧进校园”工作的全力倾注。

       以我之阅,解你之惑

  那您认为目前“非遗戏曲进校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听到这个问题时,徐老先生不经笑了起来,缓缓叹息道。

  他向周同学讲述肖东一小在实施“姚剧进校园”之前,没有一位老师会唱姚剧的窘境,这同样也是许多学校无法常态化开展戏曲教学的难点所在。但徐老师结合当年的师资情况与市区里的艺术资源,巧妙地化解了这一困境:采用“借鸡生蛋”的模式,来培养姚剧师资队伍。在老师幽默的讲解下,周同学了解到,该模式是借助专业剧团演员的力量,定期对本校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再由教师们设计姚剧教学方案,合理分工,多学段施教,最终做到了“人人知道姚剧,人人会唱姚剧”。

  肖东一小“借鸡生蛋”的模式还充分考量了“专业演员无法长期任教”和“职业教师更加适配课堂教学”这两个维度,具有长期实践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但更令徐老先生担忧的,是来自校领导和家长的理念认同。“面对‘戏曲进校园’所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少有领导有这样的决心和担当,学校更多地会去关注学生的学业状况与文化课成绩。”“很多家长往往看重孩子的成绩,而不是去培养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兴趣爱好。”“优秀”的观念根深蒂固,亟待规模化地纠正与革新。

  访谈的最后,徐老师指出,资金的短缺也是“戏曲进校园”工作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只有在“演员培训”“场地租赁”“剧本创作”“服装扮相”等方面,都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后,才能启动真正可循环的教学流程,就是这关键的一步,成为了许多学校的绊脚石。但对于肖小而言,“我们是先提出‘姚剧进校园’这个品牌,扎扎实实去做了之后,自然而然吸引到了企业的资金支持。”正是学校十年磨一剑的心血付诸,才换来了贵企相助、口碑皆宜。

  “有时一出戏就是一个育人的生动教材,一个戏曲人物就是一个人生的范例。”徐老先生坚定着戏曲艺术的育人功效,他也真正做到了让姚腔古韵浸润整个校园。而在这次活动中,实践成员切身体会到肖东一小的文化传承,懂得了老校长的曲艺情怀,更是看见了“戏曲进校园”的花苗,深根在“浙”方土地。(通讯员 王运毅 周逸翔)

作者:王运毅 周逸翔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湖医学子:携手童心,共造七彩梦
  • 湖医学子:携手童心,共造七彩梦
  • 为减轻父母带孩子的压力,增强6-12岁儿童的自我管理意识,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2024年7月湖北医药学院七彩社区暑期社会实践队,响应
  • 08-22
  • 携手童心,共绘彩虹--暑期托管初体验
  • 蚌埠学院学子三下乡:走入基层丰富乡村
  • 暑期实践
  • 村委会做志愿者打扫卫生、指挥车辆
  • 08-22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