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海洋大学“锦绣霓裳,黔谱华章”暑假社会实践队秉持着“民族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的精神内核,赴贵州凯里开展“浪花中的传承、针尖上的艺术”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队员们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交流和亲身体验,深刻领会苗绣等非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旨在助力苗侗少数名族文化在时代的潮流中砥砺黔行,宣扬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青春使命。
一、追溯历史,探索民族博物馆
7月11日,实践队首站抵达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开启了对贵州民族文化的探索之旅。队员们在历史文化展厅中,跟随讲解员的引导,穿越千年历史,感受贵州民族历史的厚重。在民族文化展厅,队员们深入了解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饮食习惯、建筑特色,体验了虚拟更换民族服饰、为苗绣着色等互动项目,深刻体会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二、市集里的非遗,走近特色手工艺
7月12日,实践队前往凯里特色市集,亲身体验了竹工艺和银饰锻造技艺。队员们见证手艺人如何将竹子编织成精美的生活用具和艺术品,以及银饰如何经过锻造成为璀璨的饰品。在风情园,队员们与手工艺人倾心交流,感受到刺绣图案背后的深刻含义和人文精神,进一步加深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三、体验苗绣艺术,寻访非遗传承人
7月13日,实践队队员们前往仰黎坊,采访苗绣传承人潘玉珍老师。潘老师以其对苗绣艺术的热爱和坚持,将这一传统技艺带到北京,甚至走上国际T台,让世界见证了苗绣的独特魅力。在采访中,潘老师分享了她对苗绣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经历,她的故事激发了队员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随后,队员们前往抱朴工作室,与洪旦老师及其团队进行深入的文化交流,了解苗绣图案的演变和内涵,体验蜡染、扎染等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工艺,感受到抱朴工作室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四、下司古镇宣讲,弘扬非遗文化
7月14日,实践队来到了下司古镇,这里被誉为“清水江上的明珠”。队员们在古镇中进行了文化宣讲,介绍了古镇的历史、非遗美食、苗族刺绣和蜡染工艺等,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队员们在古镇的人文乡情中感受到了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独特民族文化,参观阳明书院,学习“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思想,体会文化传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