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小岗村的故事”:一切始于40年前的那个冬夜

发布时间:2024-08-18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小岗村的故事”:一切始于40年前的那个冬夜
      2024年810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810日,我们怀揣着对乡村文化的热爱与探索之心,踏上了小岗村这片充满传奇与希望的土地,开展了为期5天的小岗村之旅。
       小岗村,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我们深入这片土地,探寻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为与村民共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我们来到村委会,进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的宣讲活动,系统讲解。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进小岗村,其独特的文化风貌深深吸引着我们。那激昂欢快的风阳花鼓,敲打出了小岗人的热情与豪迈;葡萄科技示范园里,一串串品莹剔透的葡萄,展示着科技与农业结合的丰硕成果;沈浩故居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优秀干部为人民鞠躬尽瘁的身影。
    工作人员为我们深刻的讲解了沈浩同志。在“沈浩纪念馆”内沈浩同志那一件缝缝补补的上衣令我很是触动,眼泪不争气的流了下来。沈浩同志用生命诠释了“勤奋敬业、艰苦奋斗、爱民为民、无私奉献、锐意改革”的“沈浩精神”。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沈浩故居的参观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继续前进。


       在大包干纪念馆,我们重温了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当时,改革开放尚未拉开帷幕,饱尝饥饿之苦的小岗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冒死”按下了“大包干”的红手印。
       40年前,安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为了不再挨饿、不再讨饭,18位庄稼汉将家人“托孤”,把分田到组“秘密”改为分田到户,搞“大包干”。18个鲜红的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为中国农村改革提供了范本。
       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按下了大包干的手印,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大包干纪念馆让我们深刻理解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为学习改革先锋精神,我们怀着敬仰与学习改革先锋之情采访严金昌爷爷,聆听他讲述1978年冬天的故事,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鲜红的手印,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十八户农民签订的“秘密协定”“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这个是秘密协定,是宁可坐牢杀头也甘心。 多年以后,当富起来的“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关友江站在来访者面前,我想一定会想起18位农民按下鲜红手印的那个激情澎湃的冬夜。
       在采访过程中严老爷子向我们说他们摁红印之前也是害怕的,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害怕因此被怪罪,但是当看到村民的现状后,又坚定了实行大包干的信念毅然决然摁了红手印,我最后,我们询问严金昌爷爷有什么想对后辈说的话。严金昌爷爷满怀希望与鼓励地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学好真本领,要回报祖国,建设祖国,要坚定地听党指挥,跟党走”

          在实践期间我们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村民为水稻浇水,亲身感受农耕劳作的辛勤与喜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村民心贴心交流,面对面沟通,充分分享自己的劳动心得,讨论农村生活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在烈日下,我们体验了耕种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在与村民的互动交流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农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体会到了劳动的尊严和快乐,以及农村社区的团结互助精神。在劳动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青年学生个人成长和能力提升,深化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和实践,促进青年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成长,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
小岗村外,路的尽头,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正上演着千千万万个“小岗村故事”。

     
作者:杨晨飞 来源: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探寻淮军文化之魂-历史与荣耀的交汇之地
  • 河海大学学子三下乡:青春引领识地理,奇妙世界共探索
  • 文化惠民有温度,亮点纷呈暖民心:安徽大学畈光文化宣传队赴合肥六家畈
  • 激扬青春梦,奋进新征程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 08-18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