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支教路上,心与心的相遇 ——苏州大学蒲公英之诺实践团在河南

发布时间:2024-08-1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2024年7月8日至7月22日,苏州大学蒲公英之诺支教实践团来到了河南省焦作市西苟庄村,开启了为期半个月的支教生活。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碰撞。
精心准备,趣味课堂
课程表、PPT、教具,每一项都经过精心准备。我们围绕“趣味”二字,设计了各种课程,希望在孩子们的心中点燃对知识的渴望。
支教课堂里,孩子们端坐在课桌前,稚嫩的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无限渴望。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我们用各自的专长,点燃孩子们心中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书法、钩针编织、粘土制作,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和热情。
实践团成员陶鑫说:“支教是我大学以来一直渴望尝试的经历。”她每天晚上都会提前准备课程,尽管手工课程有一定难度,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让他感到无比欣慰。实践团成员王芊雅则通过将书法历史转化为趣味小故事,让孩子们在实操练习中感受书法的魅力。她惊喜且感动地发现小朋友们在模仿练习着她讲授的逆锋起笔和蚕头雁尾笔画,“小朋友们稚嫩的笔触反馈给我他们的真诚与努力,我也能感受到,他们在尝试着步入书法的世界,正如我第一节课所说的‘我希望我能帮大家踏入书法的世界’。”实践团成员张恩翊则被一个叫皮皮的小朋友深深打动,皮皮的活泼可爱让他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天真烂漫和对知识的渴望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心灵交融,成长之旅
在广场上,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夜晚,我们共同观赏威风鼓演出,鼓声激昂有力,诉说着这片土地的人文风情。孩子们活泼可爱,志愿者们温暖细心,大家其乐融融,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支教不仅是一次教育资源的输送,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碰撞。在这场双向奔赴的旅程中,每一份努力都显得尤为珍贵。实践团成员李明洁说:“在我们到达火车站时,助学会的车队来接我们;到村子里,我们看到知青小院里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全新的空调,干净整洁的寝室,还有书记和上级领导的慰问。”这些细节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支教的意义。
实践团成员王子璇说:“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些难题和阻碍,但团队的团结协作和各方的积极努力让我们能够迎难而上,逐一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是我们在支教过程中最大的收获。

自力更生,知青生活
在西苟庄村小学放假期间,实践团依靠自己的努力与团队间的精诚合作,完成一道道美丽的菜肴。从最初的生疏到现在的熟练,实践团成员不仅学会了如何做出一道道美味的饭菜,更重要的是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真谛。
实践团成员孙豫猛说:“做饭这件事情贯穿了我支教生活的始终。”他描述了每天驾车去四公里外的小镇买菜,回来后大家一起做饭的情景。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让我们在支教生活中更加坚韧。
实践团成员邹佳乐说:“刚来到这里时,对我来说最难克服的问题是吃饭。”她从未烧过菜,但在这里,她尝试了各种地方的菜,感受到了自己动手做饭的成就感。这种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支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个人成长的历程。

心系乡村,情牵未来
在这片苞米地上,我们与乡村、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孩子们犹如一片片未开垦的田地,需要我们细心播撒梦想的种子,并期待着种子长成颗粒饱满的玉米的时刻。支教的意义,在于帮助孩子们窥见世界的一角,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满怀希望去探索未知世界。我们相信,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作者: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蒲公英之诺支教实践团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成理学子三下乡:生态绿潮涌心间,调研实践绘蓝图
  • 合肥工大微电子学院暑期实践:探索“芯”时代,见证智能化
  • 星火支教队成功举办“国王与天使”活动
  • 曲园学子三下乡:大学生兼职乡镇团委副书记
  • 集美大学“浔梦集美”实践队——嘉庚书房见证成长,结营仪式圆满落幕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