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 “访故里 逐习迹”实践队赴福安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7月15日至7月21日,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经济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与能源学院及协和学院学生共同组建“访故里 逐习迹”实践队,以“赓续红色血脉,擎画振兴蓝图”为主题,循习近平总书记足迹,赴福安市坦洋村、坂中畲族乡仙岩村和下岐村等地开展实践活动,探寻从“弱鸟先飞”到“头鸟领飞”的蝶变密码,一同助力乡村振兴。
图 1 实践队成员在福安民族小学旧址合影 郑婕摄
1、 弱鸟先飞,追溯精准扶贫孕育
实践队先后前往下岐村连家船民上岸纪念馆、坦洋村振兴纪念馆、横楼等地,通过观看记录片、实地考察和跟随相关工作人员的讲解,详细了解下岐村等几个村落的艰难过往和精准扶贫思想的孕育。束缚于“祖宗山”“宗祠山”的坦洋茶业;坐落于仙岫山上、交通闭塞的仙岩村;“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宗三代共一船”的讨海人家“连家船民”……闽东这只“弱鸟”能否“先飞”、如何“先飞”?面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四进坦洋、七进坂中、二进下岐,团结广大村民,探寻摆脱贫困、精准扶贫之路。
图 2实践队成员在下岐村观看央视视频 郑婕摄
图 3实践队成员在主题馆听讲解员讲述下岐村历史 郑婕摄
图 4实践队成员在坦洋振兴主题馆听讲解员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四进坦洋的故事 郑婕摄
图 5实践队成员在仙岩村委楼了解村情介绍 郑婕摄
在“坦洋要当领头羊,不断放大坦洋功夫红茶的品牌效应”“畲族经济要更开放些”“没有连家船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等指示下,各地因地制宜,争向摆脱贫困迈进。如1988年至1990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践行“四下基层”制度四进坦洋,要求坦洋村因地制宜,不断放大坦洋工夫红茶的品牌效应,增加村集体收入。1989年,宁德地委发出“闽东学三洋”通知,坦洋人响应号召,发出“闽东学三洋,坦洋要当领头羊”的响亮口号。
图 6实践队成员在村委楼合影 郑婕摄
图 7习近平总书记对坦洋村的建议郑婕摄
图 8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民族实验小学全体师生 郑婕摄
图 9讲解员向实践队成员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到下岐村的故事 郑婕摄
二、头鸟领飞,领略精彩山海蝶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指出宁德地区依山傍水,山海兼备,要念好“山海经”。福安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指示,不断探索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之路。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更加深刻地感受思想伟力。
“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坦洋以茶为本,一步步摆脱贫困。如今的坦洋,大力探索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新道路,村民收入不断创新高。实践队来到四甫茶场,负责人笑着谈到:“我们负责制作好茶,你们大学生负责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坦洋功夫茶,让更多人来到坦洋一探究竟”。
图 10茶场负责人向实践队成员介绍现代制茶技艺 郑婕摄
图 11茶场负责人与实践队成员交谈 郑婕摄
在下岐村,一艘彩色船只吸引了实践队的目光,讲解员介绍,那曾经是连家船民的一艘船。得益于造福工程,曾经以船为家的下岐村村民,不仅全部搬迁上岸,更在党建引领下发挥传统渔业优势、发展海洋经济,逐步实现了从搬上来、住下来到富起来的美好生活转变。来到仙岩村,实践队看到生活改善后的村民开启多维度发展,升级种植产业、创作彩色墙体浮雕、翻新民族小学、建立老年食堂……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一步一个脚印在乡村振兴上取得巨大成效。
图 12实践队成员在渔船前合影 郑婕摄
图 13实践队成员走访仙岩村 郑婕摄
图 14实践队成员参观新福安市民族小学 郑婕摄
图 15仙岩村民族特色墙绘 郑婕摄
三、专业赋能,助力大美乡村建设
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在坦洋村学习了解古法以及新式茶叶的制作,一品“坦洋工夫茶”文化;在下岐村走街串巷,感受独特的船舶文化;在特色畲乡仙岩村,感受民族文化的风采,探讨如何进一步利用各村文化资源,推动产旅结合,赋能乡村振兴。
图 16实践队成员与四甫茶场负责人合影 郑婕摄
图 17实践队成员参观连家船民广场 郑婕摄
图 18实践队成员在下岐村街巷合影 郑婕摄
图 19实践队成员前往坦洋村横楼 郑婕摄
实地考察后,实践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从文化传承、旅游推广、品牌建设等多个维度,积极为当地乡村建设建言献策。其中,实践队结合茶元素、畲元素以及船舶元素,设计具有地域和文化特点的明信片及印章。实践队采取旅游打卡盖章的形式,赠与参与者相应地点的明信片,扩大当地品牌和文化知名度,增进文化认同感。
图 20实践队成员在坦洋村写生 郑婕摄
图 21实践队成员设计印章 郑婕摄
图 24实践队成员设计明信片 郑婕摄
昔日的贫困之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山海之间书写着美好生活的故事。通过此次实践,实践队不仅领略了从“弱鸟先飞”到“头鸟领飞”的华丽蜕变,更深刻理解了精准扶贫思想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远意义。实践队员们将这份感动与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用创意与热情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共同绘制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实践感悟
1.叶思颖 美术学院 2023级本科生 美术学(师范)专业
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看到了一个个“摆脱贫困”的故事,了解了坦洋红茶如何从传统形式到如今品牌化成立坦洋功夫茶;畲族民族文化与畲山教育的发展;连家船民滴水穿石为摆脱贫困的历程,更深入地接近故乡、了解故乡,更加感受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使命感。
2.陈芊宇 美术学院 2023级本科生 美术学(师范)专业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夏天,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了福建福安下岐村、仙岩村以及坦洋村的历史和现状。这次实践让我看到了当地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艰辛历程,更加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对基层群众的关怀。同时,让我更加清晰地明白,连家船民的摆脱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振兴,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
3.刘雨菲 经济学院 2023级本科生 工商管理专业
此次实践活动,我们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感受过往峥嵘岁月。在坦洋村,茶园负责人向我们讲述着传承千年的茶文化;在仙岩村,我感动于民族小学彩绘墙上的浮雕,诉说着畲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下岐村,我了解了连家船民上岸后的生活变迁,见证了从落后到文明的巨大飞跃……走走停停中,我听到历史与乡村振兴的交响曲,感受到人民不懈奋斗的坚毅精神,心中无比感动!未来,我必将更加努力,为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献上一份微薄但坚定的力量。